古栅崖摧老雨天,匆惊神物茁蒲然。
蛇吞元气蛰千载,龙逐奔霆脱九泉。
逆首未归豪馘里,铗歌聊发慨弹边。
物犹屡出为时用,抚匣潸然惜壮年。

【解析】

“古剑”是全诗的标题。首联:“古栅崖摧老雨天,匆惊神物茁蒲然。”“古栅”指古时用竹木制成的栅栏。“摧”:破坏、毁坏的意思。“老雨天”即久雨天气。“匆匆”形容匆忙的样子。“神物”,神仙般的宝物。“茁”,长出。“蒲然”指像蒲草一样。“蛇吞元气”比喻龙吞吐着天上的元气。“蛰”,指动物冬眠或伏藏。

颔联:“蛇吞元气蛰千载,龙逐奔霆脱九泉。” “蛇吞元气蛰千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巨蟒吞下天地间所有的元气,蛰伏了上千年的景象。“龙逐奔霆脱九泉”,以神话传说的手法描写了一条神龙在雷声中冲出深渊,升入天庭。这两句诗将诗人想象中的神物与自然现象巧妙结合,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神秘色彩。颈联:“逆首未归豪馘里,铗歌聊发慨弹边。”这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他常常悲愤地唱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离骚》,抒发他的忧国忧民之情。“铗歌”指用剑弹奏《阳春》和《白雪》两曲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慷慨弹边”是指他怀着满腔热血为国效力,但终究没有逃脱被楚怀王放逐的厄运。这两句诗通过屈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感慨。尾联:“物犹屡出为时用,抚匣潸然惜壮年。”意思是说这些宝物经常被使用,而自己却因为年事已高,不能为国家效力而感到惋惜。尾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己年迈无法报效祖国的遗憾之情。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诗人借古剑之威,寄托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并巧妙地将古剑与风雨相联系,暗指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颔联则运用神话传说的手法,将古剑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命运的感慨。颈联则通过屈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身年迈无法报效祖国的遗憾之情。尾联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己年迈无法报效祖国的遗憾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