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宴罢歌台晚,斜日清江映阑槛。
台上西施醉捧心,江边东越愁尝胆。
鸱夷裹尸去不还,麋鹿散迹游其间。
秋深明月照高树,惊乌啼落丹枫寒。
功名独羡陶朱子,一夜扁舟弄云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姑苏台》。

姑苏台:位于苏州市,是吴王宴请歌女的场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旅游景点。

吴王宴罢歌台晚,斜日清江映阑槛。
吴王: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国君,他曾经在姑苏台上举行宴会,邀请各地的歌女来演唱。
歌台:指吴王宴请歌女的场所,即姑苏台。
晚:指傍晚时分。
斜日: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清江:指清澈的河流。
阑槛:栏杆。

译文:吴王在姑苏台宴会结束后,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清江倒映在栏杆上。

台上西施醉捧心,江边东越愁尝胆。
台上:指姑苏台。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美貌著称。
醉捧心:形容醉酒后的西施捧着自己的心脏,形象生动。
江边:指姑苏台下的江边。
东越:指东晋时期,因国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故称其为东越。
尝胆:比喻忍受痛苦或艰难困苦。

译文:在姑苏台上,醉酒后的西施捧着自己的心脏,而江边的东越则在品尝着痛苦的滋味。

鸱夷裹尸去不还,麋鹿散迹游其间。
鸱夷:古代一种用鸟羽装饰的袋子,常用来盛放尸体。
裹尸:把尸体放入鸱夷袋中。
去不还:表示死后不再归来。
麋鹿:指古代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这里借指隐士。
散迹:指隐士散居各地。
游其间:在隐士之间游玩。

译文:死去的人的尸体被放在鸱夷袋中运走,而那些隐士却四处游荡,没有固定的居所。

秋深明月照高树,惊乌啼落丹枫寒。
秋深:秋天已经很深了。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
照高树: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大的树木。
惊乌:惊飞的乌鸦。
啼落丹枫寒:乌鸦因为害怕寒冷而惊飞,声音凄厉。

译文:秋天已经很深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大的树木,惊飞的乌鸦在空中盘旋,发出凄厉的声音。

功名独羡陶朱子,一夜扁舟弄云水。
功名:指功业和名声。
陶朱子:指商人范蠡,他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改名为陶朱公,隐居江湖。
扁舟:小船。
弄云水:在云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

译文:我独自羡慕陶朱子的功名,他能够在一夜之间驾着小船在云水之间自由自在地游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