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先经战,人生苦未聊。
泉源疏地脉,田垄上山腰。
败石平危径,枯柴补短桥。
晓烟明远爨,暮雪暗归樵。
履滑心频悸,梯危骨欲消。
解鞍空倒卧,无梦讫通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全诗如下:
此地先经战,人生苦未聊。
泉源疏地脉,田垄上山腰。
败石平危径,枯柴补短桥。
晓烟明远爨,暮雪暗归樵。
履滑心频悸,梯危骨欲消。
解鞍空倒卧,无梦讫通宵。
译文
- 这里以前曾经历过战争,生活困苦,难以言说。
- 泉水从地上流过,滋润着大地。
- 田地里的垄沟,就像人的腰部一样。
- 破败的石头铺成了危险的小路,枯干的柴火修补了短桥。
- 清晨的烟雾在远方升起,傍晚的雪在山间飘落。
- 我走路时小心谨慎,害怕跌倒。
- 梯子陡峭,我担心会摔倒。
- 放下弓箭后,我感到疲惫,只能躺下来睡觉。
- 没有睡意,一整夜都没有休息。
注释
- 此地:指作者所在地。
- 先经战:之前经历过战争。
- 人生苦未聊:生活困苦,难以言说。
- 泉源:泉水的来源。
- 疏地脉:泉水从地上流过,滋润着大地。
- 田垄:田间的垄沟。
- 山腰:山脉的中间部分。
- 败石:破碎的石头。
- 平危径:破败的石头铺成了危险的小路。
- 枯柴:干枯的树枝。
- 补短桥:修补了桥梁的缺损部分。
- 晓烟:清晨的烟雾。
- 明远爨:晨雾在远处升起。
- 暮雪:傍晚的雪。
- 暗归樵:傍晚雪停,人们开始回家。
- 履滑:脚滑。
- 心悸:内心恐惧、焦虑。
- 梯危:梯子陡峭。
- 骨欲消:担心自己的骨头会因为危险而断裂。
- 解鞍:把马鞍解开。
- 空倒卧:倒在地上休息。
- 无梦:没有做梦。
- 讫通宵:直到整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战后人民的艰辛生活。首句“此地先经战”直接点明地点及战争背景;第二句“人生苦未聊”,表达了生活的艰难与不易。第三四句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结合,如“泉源疏地脉”和“田垄上山腰”,表现了战后的荒凉景象。
第五六句通过“败石平危径”和“枯柴补短桥”进一步展示了战后的凄凉,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最后四句则通过“履滑心频悸”,“梯危骨欲消”,“解鞍空倒卧”,以及“无梦讫通宵”等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后人民生活恢复的渴望和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后人民的苦难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