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先经战,人生苦未聊。
泉源疏地脉,田垄上山腰。
败石平危径,枯柴补短桥。
晓烟明远爨,暮雪暗归樵。
履滑心频悸,梯危骨欲消。
解鞍空倒卧,无梦讫通宵。
婆速道中书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婆速道中书事》是金代诗人阎长言创作的五言排律,创作于金朝承安五年(1200年)。
阎长言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婆速道的地理特征和战后荒凉的景象来表达了他对人生艰难境遇的深刻感受。他以“此地先经战”开篇,强调了战争对当地造成的破坏和创伤,而“人生苦未聊”则反映了战后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中的“泉源疏地脉,田垄上山腰”,“败石平危径,枯柴补短桥”等描写,展示了战后自然环境的破败与萧条。这些景象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阎长言在诗中展现了他的豪放性格和文学才华。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赞誉,被认为“气节豪迈,文字一流”。这种豪放不羁的文风,使他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阎长言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阎长言的诗歌还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死、荣辱的淡泊看法,认为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执着。这种哲学思考使阎长言的诗作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永恒的价值。
阎长言的《婆速道中书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