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初动衮衣明,剑佩千官隐绣楹。
五色黼函开玉座,九重汤药下银罂。
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浃螭坳学士荣。
文化有馀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

【解析】

钱塘春感六首,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大全集》。此诗为作者于天宝三载(744)春初,因事过杭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钱塘江边春日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之志。

“日华初动衮衣明,剑佩千官隐绣楹。”这两句是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阳光已经照亮了皇宫,皇帝的衮衣在阳光照耀下更加明亮,文武百官都躲在雕饰华丽的宫门之内。“衮衣”指龙袍,这里代指皇帝。“绣楹”,是指宫廷大门上装饰精美的门柱,也称为“黼棱”。

“五色黼函开玉座,九重汤药下银罂。”这两句是说,五颜六色的锦囊打开了皇帝的座位,九重宫殿中的汤药从银罂中倾倒出来。“五色”,即五种颜色,此处指的是帝王所穿的礼服的颜色,有赤、青、白、黑、赤丹等。“黼棱”(fǔ léng),古代门柱上的彩画,以五彩纹为饰,故称。“九重”,泛指帝王所居的内廷,也指天子所住的宫城。“九重汤药”,指给皇帝治病的汤药。

“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浃螭坳学士荣。”这两句是说,皇帝赐给翰林学士们诏书,他们非常高兴;皇帝赐予那些担任御史的官员以优厚的俸禄。“凤尾”,凤凰尾毛的美称。“螭坳”,指帝王的宫殿。

“文化有馀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这两句是说,虽然文化修养已经很深厚了,但是仍然不能忘记战争的事情。因为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所以诗人只能以草上露珠比喻自己的情怀。“文化”,指文学、学术和文化修养。“有馀”,意思是富余。“戎事”,即战事,这里指边防战争。“不胜情”,“不胜”是经受不住的意思,“情”指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天宝三载(744)春初过钱塘时作。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当时,诗人正在任扬州司马。

第一句“日华初动衮衣明,剑佩千官隐绣楹。”写春日里皇城的景象。“日华初动”点明时令。“衮衣”指龙袍,这里代指皇帝。“剑佩”代指文武百官。“衮衣”、“剑佩”都是皇帝的象征。“初动”“隐绣楹”,形容皇帝的龙袍光彩夺目,文官武臣们都躲在雕饰华丽的宫门之内。

第二句“五色黼函开玉座,九重汤药下银罂。”“五色”、“九重”分别指帝王所穿的礼服的颜色,以及天子所住的宫城。“黼棱”古代门柱上的彩画,以五彩纹为饰,故称。“玉座”“银罂”,都是皇帝坐的宝座,“五色黼函”、“九重汤药”都是皇帝赐下的贵重礼物。

第三句“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浃螭坳学士荣。”写翰林学士们很高兴皇帝赐下诏书。“凤尾”,凤凰尾毛的美称。“螭坳”,指帝王的宫殿。“仙曹”即翰林院。“学士”即皇帝身边的大臣。

第四句“文化有馀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写皇帝虽已赐下诏书,但诗人还是关心着国家的大事。“文化有馀”,“有馀”的意思是富余。“戎事”,即边防战争。“不胜情”,指诗人为国家的安危而担忧的心情。

全诗前两句写皇帝的威仪和赏赐给大臣们的诏书,后两句写诗人关心国事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