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祠畔敞林扉,隐隐鸡声落翠微。
铜篆解将还省署,银鱼忘却挂朝衣。
石崖溜雨藤根白,篱落缘云瓠子肥。
想见秋风遂高隐,中原野马正狂飞。

【注释】

过丘:经过丘陵。管句吴:指句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管,通“句”。吴山别业:句吴的别墅。别业,别住的地方。

梓潼:地名,在四川。敞林扉:打开竹林的门。梓潼祠在四川剑阁县南,相传为张道陵所建。

铜篆:铜钱。解:解开。铜钱是古代货币,此处以比喻之词。还省署,回到官署中。

银鱼:银质印章。朝衣:朝服。朝服上常有印文,用以标识身份。

石崖溜雨藤根白,篱落缘云瓠子肥:石崖上挂着一串串晶莹透明的珠子,那是藤萝上的露水结成的。篱笆旁生长着一些葫芦,它们长得很肥壮、丰满,颜色也特别鲜亮。

想见秋风遂高隐,中原野马正狂飞:想到秋风已经把人吹到了很高的山冈上隐居,而中原一带的战马还在四处乱跑,到处狂奔。遂:就,于是。高隐:指隐居在高处。

【赏析】

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诗人任夔州司马时所作。当时诗人被召回京城,途经梓潼祠畔,登丘眺望,感慨颇深,遂成此诗。

首联写诗人登上丘顶遥望,看到梓潼祠傍的树林大门敞开了,隐隐约约听见鸡鸣声从翠绿的山林中传出。这两句是全诗写景的起始,起得十分平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但细细品味起来却能体会到它那独特的韵味和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从丘顶下望,只见铜钱已解开,诗人回到了官署之中,而手中握着的银鱼似乎忘记了挂到自己的衣服上去。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归家心切,也暗示出他因久离家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感。

颈联进一步描写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所见所感。诗人抬头望见山崖上挂着晶莹透亮的珠子,原来是藤萝上的露水凝结而成的;低头看去,篱笆旁边生长的葫芦长得又肥又壮,颜色也格外鲜亮。这两句诗既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富有诗意,使人读起来如临其境,有身临其境之感。

尾联紧承前两联,诗人想象自己已经登上了高山,正在远离尘世喧嚣之地的高远之处居住,而中原一带的战马仍在四处奔跑。这一联想既表现出诗人对中原战乱的担忧,也表现了他渴望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