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臂歌残壁月昏,骊龙犹藉井生存。
石阑漫涴胭脂色,不似湘筠染泪痕。
【诗句释义】
- 景阳井:即景阳钟,古代一种悬挂于城墙上的大钟。
- 踏臂(tuò bì)歌:即击鼓传花的游戏。
- 残壁月昏:指月亮被云遮住了,只看见半边。
- 骊龙犹藉(jiè)井生存:意思是说骊龙虽然已经死去,但仍然借景阳井的地利,在地下活动,与世无争。
- 石阑漫涴(wò)胭脂色:胭脂是女子常用的口红,所以“涴”意为沾污。
- 不似湘筠染泪痕:湘筠是指湘妃竹,相传是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死后化为湘水之神,她们用湘竹做成了斑竹箫,后人称之为湘妃竹。这里说石阑的颜色和湘妃竹的颜色一样,都是红色,但却不是湘妃竹染红的泪水痕迹,而是由于石栏被胭脂等颜色弄脏了。
【译文】:
敲击鼓声游戏时,踏破石栏,只见月色昏黄,看不见月亮全貌;
骊龙虽然已死,但它仍借用景阳井的位置,在地下活动。
石栏上被胭脂染得斑驳不堪,但并不像是湘妃竹染红的痕迹,因为那是被胭脂之类的东西污染所致。
【赏析】:
《景阳井》是唐代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景寓情,托物咏怀。诗人通过对景阳井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不满以及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慨之情。
首联“踏臂歌残壁月昏,骊龙犹藉井生存。”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写自己的处境。作者在诗中巧妙地将击鼓传花和景阳井联系起来,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混乱局面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颔联“石阑漫涴胭脂色,不似湘筠染泪痕。”进一步描绘了景阳井周围的环境。石栏上被胭脂染得斑驳不堪,却并不像是湘妃竹染红的痕迹,因为那是被胭脂之类的东西污染所致。这一联不仅写出了景阳井周围的环境,也暗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尾联“赏析”部分对前两联进行了总结。诗人通过对击鼓传花游戏的描写和景阳井周围环境的具体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不满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邪恶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