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蹇虬枝带藓斑,暗香和月到阑干。
修来仙骨身千劫,琢透春痕玉一团。
气味自清非傲俗,标姿虽瘦却禁寒。
横斜疏影描难尽,更写梅真子细看。
注释:
梅花二首:作者借咏梅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
偃蹇虬枝带藓斑,暗香和月到阑干:蜿蜒曲折的梅花枝上长满了青苔,梅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修来仙骨身千劫,琢透春痕玉一团:梅花像是一位神仙一样,它的花瓣如同千年修行后获得的仙骨,又像一块琢磨透彻的玉石。
气味自清非傲俗,标姿虽瘦却禁寒;梅花的气味清新高雅,它并不因为自己的身材娇小而显得高傲,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横斜疏影描难尽,更写梅真子细看:尽管用各种手法描绘梅花的姿态都难以表达得尽善尽美,但只要仔细观察梅花,就能看到它的真实之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期所作,他通过咏梅来抒发自己对国家的深情。全诗通过对梅花形态、气质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
诗的第一句“偃蹇虬枝带藓斑”,描绘了梅花枝条蜿蜒曲折、苍劲有力的特点,同时暗示了梅花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表面长满了青苔。这里的“偃蹇”一词形容了梅花枝条的挺拔姿态,而“虬枝”则强调了其粗壮有力的特点。
诗的第二句“暗香和月到阑干”,表达了梅花散发出的淡淡香气,与月光相互交融,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这里的“和”字既表示香气与月光相互融合,也寓意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第三句“修来仙骨身千劫”,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超凡脱俗之态。“修”字在这里有修炼之意,形容梅花经过长时间的修炼,获得了超凡脱俗的品质。而“仙骨”则形容了梅花具有仙人般的气质。
诗的第四句“琢透春痕玉一团”,将梅花比作一块琢磨透彻的玉石,强调了梅花质地细腻、晶莹剔透的特点。这里的“琢”字既表示雕刻,也形容了梅花经过精心打磨后展现出的美丽。
诗的第五句“气味自清非傲俗”,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高洁气质的赞赏。“自清”一词强调了梅花的清香自然、不矫揉造作,而“非傲俗”则表明梅花并不因为自己的高洁而显得高傲。
诗的第六句“标姿虽瘦却禁寒”总结了梅花的特性。虽然梅花身材瘦小,但它能在寒冷的冬日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显示出坚强的意志。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形态、气质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