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发遥知各已苍,侧身南望正凄凉。
山河遥隔三千里,云树相思二十霜。
目断塞鸿伤契阔,梦随辽鹤吊兴亡。
世间何处无明月,偏向吾庐照屋梁。

寄汀州伍明夫贡元

鬓发苍苍各天涯,南望凄凉心自悲。

山河遥远隔千里,云树相思二十霜。

目断塞鸿伤离别,梦随辽鹤吊兴亡。

世间明月皆相似,唯独吾庐照屋梁。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鬓发遥知各已苍”
  • 诗意解读:诗人通过“鬓发”暗示自己和对方的年龄已经很大,而“遥知”则表达了一种对彼此现状的感知。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含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当前状态的感慨。
  • 历史背景:在这首诗中,“鬓发”和“各已苍”可能是指两位诗人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导致他们的头发逐渐变白。这种描写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受。
  1. “侧身南望正凄凉”
  • 诗意解读:这里的“南望”表明诗人面向南方,这个动作象征着一种向远方眺望的姿态,可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或是对家乡的思念。而“正凄凉”则直接描述了他看到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忧郁和孤独感。
  • 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这种情绪不仅是对自己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预感。
  1. “山河遥隔三千里”
  • 诗意解读:这句诗中的“遥隔”强调了两地之间的遥远距离,而“三千里”这个数字更直观地表达了空间上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隔阂。
  • 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河常常被视为国家的界限和屏障,这里通过“遥隔”来表现诗人与家乡之间难以逾越的情感障碍。
  1. “云树相思二十霜”
  • 诗意解读:这里的“云树”可能是指自然景色或某种特定的意象,它被用来象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而“相思二十霜”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还增添了一层深秋或严冬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 情感深化:通过对“云树”和“霜”的描述,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变迁相结合,使得这种思念更具象化和动态化,更加触动人心。
  1. “目断塞鸿伤契阔”
  • 诗意解读:这里的“目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凝视远方的情景,而“塞鸿”则指迁徙的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消息的传达。这里的“伤契阔”表达了因远距离而产生的情感纠葛或思念之情。
  • 象征意义:大雁在秋天迁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与家乡的联系和情感的流动。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释怀的情感纠葛。
  1. “梦随辽鹤吊兴亡”
  • 诗意解读:这里的“梦随”暗示了诗人通过梦境与远方的亲人或故土进行联系,而“辽鹤”则可能指的是辽代的仙鹤,常被用来象征高洁或超脱。通过“吊兴亡”,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情感深化: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更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远。
  1. “世间何处无明月”
  • 诗意解读:这句诗以“明月”为喻,表达了无论在哪里,月亮总是存在的,这象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或美好。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又具有普遍的共鸣感。
  • 情感表达:通过强调“无不可”,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或对无常世事的豁达看法,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困境的超然和淡然处之的态度。
  1. “偏向吾庐照屋梁”
  • 诗意解读:最后一句“偏向吾庐照屋梁”,这里的“偏向”意味着偏爱、特别关照,而“吾庐”即作者自己的住所,“照屋梁”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照射在屋顶上的情景。这里的描写不仅是对物理现象的陈述,更是对家的温馨和归属感的象征。
  • 情感寄托: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园的眷恋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象中,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饱满。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和家庭温暖的向往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