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三根椽下事,一瓶一钵阅东州。
逻斋应厌树生耳,罢讲似嫌石点头。
起灭无波真古井,往来触物信虚舟。
门人定喜归期近,松已回枝水复流。

寄渊公

了却三根椽下事,一瓶一钵阅东州。
逻斋应厌树生耳,罢讲似嫌石点头。
起灭无波真古井,往来触物信虚舟。
门人定喜归期近,松已回枝水复流。

注释与赏析

  1. 了却三根椽下事 - 指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来领悟人生。
  2. 一瓶一钵阅东州 - 形容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在东州(一个古代中国的地理区域)中过着隐居生活。
  3. 逻斋应厌树生耳 - 逻斋:佛教用语,意指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厌:厌倦;树生耳:比喻内心世界的繁杂和纷扰。
  4. 罢讲似嫌石点头 - 罢讲:停止讲解;石点头:形容讲课时石头仿佛会点头一样,形象地描绘了讲课时的生动场景。
  5. 起灭无波真古井 - 起灭:事物的兴衰;无波:平静如水;真古井:比喻世事的变迁如同古井一样平静不变。
  6. 往来触物信虚舟 - 往来: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触物:接触事物;信虚舟:比喻一切都像在飘浮不定的虚无之船上。
  7. 门人定喜归期近 - 门人:学生或弟子;定喜:一定喜欢;归期:返回的时间。
  8. 松已回枝水复流 - 描述松树已经恢复了生机,水流也重新流淌。

译文

我已经摆脱了三根椽子下的事,带着一瓶一钵去浏览东州。
我厌倦了内心的纷扰如同树生耳朵一样,停止讲课像是害怕石头点头。
一切的起落都像平静的古井没有波澜,一切的往来接触都是真实的虚空之舟。
我的门人们一定会高兴因为我即将回到家乡,而松树也已经恢复生机流水潺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宇宙的感悟。诗中通过对比“三根椽下的琐事”和“一瓶一钵的简单生活”,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简约生活的愿望。此外,诗人对佛法的体悟,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反映出作者对生命、宇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