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疏雨未调霜,空向寒阶滴夜长。
风激木围如撼枕,虫号土穴欲扶床。
蚁倾清浊香浮瓮,蟹劈尖圆黄戴筐。
独背残灯眠未稳,梦寻归路到枌乡。

【注释】:

  1. 萧萧疏雨未调霜:萧萧,形容风的呼啸声音。萧瑟的风雨还没有将霜冻调和。
  2. 空向寒阶滴夜长:在寒冷的台阶上空洒着雨,夜晚变得很长。
  3. 风激木围如撼枕:猛烈的风吹动树木的枝叶,就像摇动枕头一样。
  4. 虫号土穴欲扶床:虫子叫唤时发出的声响,好像要扶着床才能站起来。
  5. 蚁倾清浊香浮瓮:蚂蚁倾倒了清水和泥沙,香气从瓮中升腾起来。
  6. 蟹劈尖圆黄戴筐:螃蟹劈开壳,露出了金黄色的蟹肉,装进竹筐里。
  7. 独背残灯眠未稳:独自一人背着残破的灯笼睡觉,还没有睡得很安稳。
  8. 梦寻归路到枌乡:梦中寻找回家的路,最终到达了家乡。

【译文】:
今年的秋天收获很好,但雨水让收成受损。我坐在冷飕飕的台阶上,看着窗外的风雨交加。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摇晃我的枕头,而小虫的叫声则让我感觉好像要扶着床才能起床。院子里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运着水和泥土,它们的行动使得瓮内的酒液都散发出了香味。螃蟹已经煮熟,剥出了金黄色的蟹肉,被装进了竹筐中。我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我梦见自己踏上了归途,终于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家乡。

【赏析】:
这是两首咏雨怀乡的诗,第一首写秋雨对庄稼的破坏,第二首则是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这首诗的第一句“萧萧疏雨未调霜”,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天气凉爽的景象。诗人通过“萧萧”这个词,表达了秋风的凄凉和雨水的连绵不断,暗示了秋雨对庄稼的影响。接下来的两句“空向寒阶滴夜长”,“风激木围如撼枕”,诗人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水打在台阶上的声响,以及风力强大以至于树枝摇摆如同摇动枕头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接着“虫号土穴欲扶床”,诗人进一步展现了秋夜的寂静与孤独。小虫的嘶鸣声和土穴的震动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和无助。最后一句“蚁倾清浊香浮瓮”,则以蚂蚁的行为为线索,引出了丰收的主题。这里不仅描绘了蚂蚁忙碌搬运的场景,更隐喻了农民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喜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秋雨中农家的生活画卷。

第二首诗则更加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首句“今岁吾乡颇稔而收成值雨夜坐有怀二首”中的“今岁”一词,既指今年,也暗含了时光流转的感觉。“吾乡”即作者的家乡,这里的“颇稔”意味着丰收,但“值雨夜坐有怀”却透露出一场秋雨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诗人通过对比丰收的喜悦和秋雨带来的困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接下来的诗句中,“风激木围如撼枕”,“虫号土穴欲扶床”,都是用夸张的手法,将秋雨对农事活动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仅关注了农事本身,还细致地描述了农民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

“蚁倾清浊香浮瓮”,“蟹劈尖圆黄戴筐”两句则通过具体的事物展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蚂蚁忙碌于田间,螃蟹则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些都象征着丰收带给人们的满足与欢乐。最后一句“独背残灯眠未稳,梦寻归路到枌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独自一人背着残破的灯笼入睡,梦中又回到了那熟悉的家乡。这两句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更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和丰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世界。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