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程何日到瓜州,谩说儒家冠九流。
已与官船充水手,更从廷尉望山头。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推测出其创作背景是在北宋仁宗时期。当时,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很多书生都希望通过考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船夫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往往被忽视。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讽刺。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诸生多以船夫入监房:这里的“诸生”指的是读书人,也就是文人。他们中很多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选择做船夫的工作。而“监房”则是指官府设立的监狱或者看守所。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水程何日到瓜州,谩说儒家冠九流:这里的“水程”指的是船只在水上行驶的过程。诗人用“何日”来表示时间的不确定,暗示了这些读书人的生活处境十分艰难,难以摆脱贫困。而“儒家冠九流”则是指儒家学派的学者们,他们是社会上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诗人通过这个比喻,再次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已与官船充水手,更从廷尉望山头:这里的“官船”指的是由朝廷提供的船只。而“水手”则是船上的工人或者船员。诗人通过这两个词汇,进一步揭示了读书人的生活处境。他们已经被迫成为官员们使用的船只上的工人,而他们的工作地点也在船上,只能在岸上远远地望着山上的树林,无法靠近。这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对社会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却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诗人通过对船夫的描写,表达了对读书人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他也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读书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应该被现实所困。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