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德之本欤?
《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朕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虽无德教加于百姓,庶几广爱刑于四海。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况泯绝于秦,得之者皆煨烬之末;滥觞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余。故鲁史《春秋》,学开五传;《国风》、《雅》、《颂》,分为四诗。去圣逾远,源流益别。
近观《孝经》旧注,蝽驳尤甚。至于迹相祖述,殆且百家。业擅专门,犹将十室。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剪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经,理亦条贯。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
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今存于疏,用广发挥。
《孝经》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孝经》是一部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或孟子及其弟子所作。这部书主要阐述了孝道和孝治的理论与实践,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对《孝经》进行介绍:
- 内容特点:
- 《孝经》提出了“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的观点,强调孝道是天地的法则,也是人的行为准则。书中还指出,随着仁义的普及,人们的亲誉也随之增加,表明孝道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 历史地位:
- 《孝经》不仅在古代中国受到重视,而且在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还御制了《孝经序》。这一举动显示了《孝经》在唐代乃至更早期中国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 注释研究:
- 从汉代开始,就有众多学者对《孝经》进行注解。这些注解不仅丰富了《孝经》的内容,还对后世的孝道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孝道的核心理念及实践方法,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