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经,理亦条贯。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
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今存于疏,用广发挥。
《孝经》序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经,理亦条贯。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
注释:
韦昭、王肃,是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学问和思想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虞翻、刘邵也是儒家学者,但他们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刘炫强调安国的根本,而陆澄则批评郑玄的注解。在道理上应该是正确的,何必再向他人寻求意见呢?因此,我今天特别列举了六家的异同,会合了五经的主旨;简洁明了地阐述,意义清晰明了;分别注释,条理清晰连贯。将这些知识整理成文字,希望对未来有所补充。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对《孝经》的研究和探讨。首先,作者对韦昭、王肃、虞翻、刘邵等人的学术地位和贡献进行了评价。然后,他强调了自己的研究目的,即通过研究《孝经》,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知识遗产。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孝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其对孝道的理解和阐释,以及对安国的重要性的强调等。最后,他指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梳理和分析《孝经》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逻辑严密,表达清晰易懂。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