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歧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
黄帝曰:以人应之(四海),奈何?歧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榖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歧伯答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输所在,四海定矣!
黄帝曰:定之奈何?歧伯曰:胃者,水榖之海也,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歧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歧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榖之海,有余则腹满;水榖之海,不足则饥,不受榖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黄帝曰:余已闻逆与顺矣!调之奈何?歧伯曰: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
黄帝内经 · 灵枢 · 海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灵枢·海论》是先秦古籍,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方法等知识。
内容概要:
- 该篇涉及中医理论中的“海”概念,探讨了体液代谢的原理及其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 该篇涉及中医理论中的“海”概念,探讨了体液代谢的原理及其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 分析体内水分(津)、血液及精气的关系;
- 探讨水、血和汗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 讨论水肿病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 分析体内水分(津)、血液及精气的关系;
学术价值:
- 为中医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强调了体液平衡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
- 为中医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强调了体液平衡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
应用意义:
- 对现代医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 提供了一种基于整体观念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策略。
- 对现代医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学术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