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谓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歧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黄帝曰:善!愿闻其道?歧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荣输。
黄帝曰:补写奈何?歧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之气相逆也。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黄帝内经 · 灵枢 · 五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灵枢·五乱》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探讨了人体在各种环境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文章首先描述了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人的健康状态取决于四季的变化、气候的冷暖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条件发生改变或失衡,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如发热、出汗等。这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与自然界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的观点。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五种常见的疾病症状:热病(包括感冒和发烧)、寒病(表现为怕冷和手脚冰凉)以及湿病(多见于夏季)。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如“若人之身有四关”,形象地说明了人体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的表现。
文章还提到一些预防措施。例如,在寒冷天气里要保持身体温暖;出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等。这些内容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