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儿身,衣食养儿德。
暂托寄出来,欲似相便贷。
儿大作兵夫,西征吐蕃贼。
行后浑家死,回来觅不得。
儿身面向南,死者头向北。
父子相分擘,不及元不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父母生儿身,衣食养儿德。
暂托寄出来,欲似相便贷。
儿大作兵夫,西征吐蕃贼。
行后浑家死,回来觅不得。
儿身面向南,死者头向北。
父子相分擘,不及元不识。
《回波乐 其六十八》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质朴的语言,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
在探讨诗歌的主题时,王梵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有用”与“无用”的概念,并探讨了对佛性理解的不同态度。这种哲学性的思考不仅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深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回波乐 其六十八》作为王梵志诗作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世提供了反思人性、社会和宇宙真理的独特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化贡献,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