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儿身,衣食养儿德。
暂托寄出来,欲似相便贷。
儿大作兵夫,西征吐蕃贼。
行后浑家死,回来觅不得。
儿身面向南,死者头向北。
父子相分擘,不及元不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父母生儿身,衣食养儿德。
    注释:
  • “父母” :指生育子女的父亲和母亲。
  • “生儿身” :生出的子女。
  • “衣食养儿德” :通过抚养子女来体现父母的德行。
    赏析:
    这句话表达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1. 暂托寄出来,欲似相便贷。
    注释:
  • “暂托寄出来” :暂时将子女寄养或托付给他人。
  • “相便贷” :便利的借贷。
    赏析:
    这里可能指的是父母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机会去学习或成长,选择将他们暂时寄养给亲戚或朋友,以期待他们将来能够有所回报。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很普遍的。
  1. 儿大作兵夫,西征吐蕃贼。
    注释:
  • “儿大” :儿子长大。
  • “作兵夫” :成为士兵。
  • “西征吐蕃贼” :前往西方征战对抗吐蕃(古时对藏族的称呼)的敌人。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儿子长大后参军入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奋战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性角色的一种期待和要求。
  1. 行后浑家死,回来觅不得。
    注释:
  • “浑家” :妻子。
  • “行后” :离开之后。
  • “觅不得” :寻找不到。
    赏析:
    这里可能是描述在丈夫出征期间,妻子不幸去世,丈夫无法找到她的尸体,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人性冷漠的感慨。
  1. 儿身面向南,死者头向北。
    注释:
  • “儿身” :儿子的身体。
  • “面南” :面对南方。
  • “死者头向北” :死者的头部朝向北方。
    赏析:
    这句话通过对比儿子和妻子的死亡方向,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死时的不同感受和态度。
  1. 父子相分擘,不及元不识。
    注释:
  • “父子相分擘” :形容亲人之间因故分离,难以团聚。
  • “元不识” :原本不认识。
    赏析:
    这里的“元不识”可能是指原本不相识的人,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相见,但却无法真正理解彼此。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这首诗整体上通过描述一个家庭中父亲、儿子和妻子的命运变迁,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人们对生死的态度。通过对生活的不同方面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