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
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古梅
介绍
。
《古梅》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代表作之一,原题为“画梅”。全诗共八句,描绘了梅花在雪中开放的独特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歌内容:
原文如下:
画梅
清·袁枚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忆去年花。
小楼一夜南风劲,
吹得枝头红蜡折!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雪中开放的独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白玉”比作洁白的梅花,“一树梅”象征着整个冬天的寒冷与寂寥。“忽忆去年花”,则暗示出一种怀旧的情绪。
诗中的“小楼一夜南风劲”,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用“小楼”来比喻自己的居住环境,而“一夜南
相关推荐
注释: 火辣辣的风,猛烈地吹,水渍了根,霜冻皴皱了雪的痕。 东风不肯跟随寒暑节令,又生出嫩芽来散发着清香,与返魂草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梅自喻,借梅花不惧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全诗以“古梅”为题,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景象描绘,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和坚强意志。 首句“火虐风饕水渍根”,写梅树在严寒中依然傲然挺立,仿佛经受着烈火的烧烤,狂风的吹打
【注释】 1. 疏疏:形容梅枝稀疏。2. 矫矫:雄壮貌。3. 虬(qiú)枝:指老梅树的干枝,因老树枝干弯曲如龙,故称。4. 碧苔:青绿色的苔藓。5. 疑是髯(rán)龙离雪殿:疑是龙胡须般的老梅树离开了雪白的宫殿,在寒冷中依然挺立。6. 苍鳞:指老梅树的树干上的青苔。7. 玉妃:传说中的仙女之一,此处借代指老梅树。8. 驾:驾御。这里用作动词,意谓飞腾。9. 来:来到。10.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此题中“古梅”,“梅花吐幽香”是写梅花的外貌;“百卉皆可屏”是说梅花能压倒百花;“一朝见古梅,梅亦堕凡境”是写见到梅花,觉得它仿佛从天上掉下来一般;“重叠碧藓晕”是写苔藓的颜色
古梅 水边山脚友渔樵,梅欲窥人故故招。 树剥龙鳞黏碧藓,枝翘鹤膝糁红椒。 诗如老杜吟东阁,梦约逋仙过断桥。 好待月窗清影瘦,传他神子上生绡。 注释: - 古梅:描述古老的梅花 - 水边山脚友渔樵: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脚下,水边有渔夫和樵夫的景象 - 梅欲窥人故故招:形容梅花在春天开放,想要探查人们是否欣赏它 - 树剥龙鳞黏碧藓:形容梅花树枝上的叶子像龙鳞一样剥落,落在绿色的青苔上 -
【注释】: 幽栖地僻经过少,花径不曾缘客扫。 雪飞霜夜寒,不知明月为谁开。 公来肯访浣花老,但话宿昔伤怀抱。 忽忆两京梅发时,巡檐索共梅花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梅自喻,托梅言志。首句“幽栖地僻经过少”,点明自己隐遁的生活态度和清高的性格。次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交往。三四两句写月夜之景:大雪纷飞,寒气袭人,明月当空,照见枝头洁白的花蕾。“不知明月为谁开”
【注释】 尚有黄梅一树斜:尚有,还有;黄梅,即黄梅树;一树斜,有一株。 几年叉柱惜繁花:几年,指几年前(唐宣宗大中年间);叉柱,指树枝横斜如叉状;繁花,盛开的花朵。 新诗连壁皆惆怅:新诗,指新写的诗词;连壁皆惆怅,形容许多诗人因写诗而忧愁伤感。 想见当时北客家:想象当年那些北方来的客人。 【赏析】 这首诗以“古梅”为题,描写了梅花的枝干横斜、花朵繁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注释】: 风度飘飘一世豪:形容诗人的才华横溢,风度潇洒。 偃然犹自外离骚:指诗人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有独立的个性和风格,不受外界影响。 诸公惯作婆娑态:指其他文人墨客总是喜欢做出姿态来吸引眼球,而诗人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动说山人索价高:指诗人的作品被人高价购买,成为收藏家争相追捧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注释】 古梅:梅花。 何如此:为何如此? 吾知:我知道。 本:本性,本来的样子。 自根:从根本。 历年:经过多年。 香不改:芳香依然不改变。 易世:易代。 骨犹存:骨骼仍然存在。 祇守:只是固守。 芳心:芳香的心意。 淡:淡然。 宁期:难道期望。 扪:手扪。 逢春:遇到春天时。 百卉艳:各种花卉都盛开着。 似儿孙:像子孙一样。 【赏析】 诗题是“古梅”,写的却是一株普通的梅花,这很值得玩味
注释: 却尽铅华固自奇,更怜鬓发傲霜姿。 百年可敬春风面,四老仍扶汉惠时。 顾影不知身妩媚,嗅香全觉我支离。 殷勤为注铜瓶水,青子累累定着枝。 译文: 却尽铅华固自奇,更怜鬓发傲霜姿。 百年可敬春风面,四老仍扶汉惠时。 顾影不知身妩媚,嗅香全觉我支离。 殷勤为注铜瓶水,青子累累定着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以梅花的坚强不屈、高洁孤傲来赞美梅花,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古梅 千年的苔树难以成春,谁能相信它的幽香像玉魂。 雪霁后的林子里没有月光照射,点燃灯火吹响号角来迎接黄昏。 注释:千年:形容时间很久。苔树:即梅花,因其枝干上长着苔藓而得名。不成春:无法形成春天的景象。谁信:谁能相信。幽香:指梅花的香气。似玉魂:如同白玉一般纯净的魂魄。霁:雨雪停止,天放晴。满林:整个树林。无月晒:没有月亮照耀。点灯:点亮灯火。吹角:吹响号角。做:迎接。黄昏:傍晚时分。赏析
【注释】 1. 古梅:咏梅花。 2. 铁干封苔古(铁干的树皮上长满了青苔):指梅树干上的青苔已经斑驳如铁,岁月已久。 3. 铅华试粉新(用白色的粉末试色看是否洁白):指梅花的花瓣洁白无瑕,像是经过仔细擦拭的铅粉一样。 4. 傍松同偃蹇(旁边是松树,它的姿态也是弯曲不直),倚石共嶙峋(靠着石头,它的形状也是参差不齐)。 5. 根老不知岁(梅树的树根已经生长了很多年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 首句“疏条偃蹇一花开”,描述了梅花在寒冷的冬日里独自绽放的情景。疏条偃蹇形容梅花枝条弯曲,一花开则意味着梅花独自盛开的美丽景象。 第二句“曾否欧公手自栽”,提到了梅花的种植者是北宋著名的文人苏轼(字子瞻),他亲手种下了这些梅花。这里强调了梅花的高贵品质,因为它是由一位有学问的人种植的。 第三句“雪压故枝仍欲竞”
这首诗描述了古梅在空山中的美丽,以及诗人对它的感情和思考。 第一句:“古梅”是整首诗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在空山中的美景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第二句:“偃蹇空山赏识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空山中,只有古梅能够欣赏到这难得的美景。这里的“偃蹇”形容古梅的形态优美,“赏识”则表现出诗人对它的赞赏之情。 第三句:“不随红紫斗芳菲”,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梅花并不追求与红色的花朵争艳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