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

危阁闲登思渺漫,九天如在掌中看。
游人莫著单衣去,六月飞云带雪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浮》是清代诗人翁方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文学的长河中,诗歌作为抒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之一,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罗浮》便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罗浮山的山水之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写了望罗浮时所见的景象,包括烟霭迷蒙、飞瀑幽泉以及斜晖中的峰峦。这些景象通过诗人的细腻笔触,被赋予了动态美和静态美。这种将自然美景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眼中的罗浮山,还体现了诗歌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独特魅力。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这首诗采用了传统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整首作品结构严谨,音律和谐。同时,全诗通过对比现实的感受与想像中的景物,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仿佛置身于那迷人的罗浮山之中,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罗浮》并非孤立的文学作品,而是作为整体的文化现象的一部分。《望罗浮》是众多文人墨客游历岭南时留下的诗词作品之一,其中苏东坡的作品最为著名。苏东坡不仅是罗浮山的游客,还是该山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他的诗词不仅为罗浮山赢得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美名,也使得惠州及东江流域的文风大振。

《罗浮》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反映了一个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赞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