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京
韩祠怀古 昌黎曾搆读书台,窗对连阳八面开。 谪宦心悲天阙远,问奇人载曲车来。 池中洗砚波成墨,帐下凝烟色亦煨。 山斗至今群共仰,粤南文采迥昭回。 注释: - 韩祠:指纪念韩愈的祠堂,在今广东省韶关市。 - 昌黎:指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因以为号。曾:曾经。 - 構:建造。 - 窗户:指书台的窗户。 - 连阳:形容连绵不断的阳光。 - 八面:四面八方。 - 谪宦
这首诗是诗人在镇海楼送别刘职方还留都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第一句“危楼五叠势摩霄”,描述了镇海楼的高耸入云,五层叠石,如同一座直插云霄的高楼。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镇海楼的壮丽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和高耸。 第二句“俯视沧溟若一瓢”,则转入了诗人的视角,他站在楼顶,俯瞰着广阔的海面,就像手持一只瓢子,可以舀起整个大海。这里的“沧溟”指的是大海
【注释】 百转丹梯:形容山路曲折。 古坛:指寺中的石砌坛台。 梁晋年华:指梁朝和晋朝的岁月,即南朝梁武帝萧衍和晋代司马氏统治时期。 得驻名山不复飞:意谓我得以在此驻足,不再像过去那样四处流连忘返。 一水萦纡:形容一条溪水弯弯曲曲地流淌。 万峰回合:形容山峰环绕,云雾缭绕。 幽栖念:隐居在深山中的愿望。 何怪:哪里会奇怪呢。 猿声黯客衣:意思是说,猿猴凄厉的哀鸣声让人感到悲哀
注释 1. 罗浮:指广东罗浮山,是中国古代道教名山之一。 2. 四百峰头紫翠连:罗浮山上有四百座山峰连绵不断,每座山峰都覆盖着浓郁的紫色和青翠的绿色。 3. 琪花瑶草遍诸天:这里的“琪花”和“瑶草”都是形容罗浮山上的植物极其珍贵稀有,遍布整个天下。 4. 铁桥雪霁寒梅瘦:描述了冬日雪后,铁铸的桥梁上挂着薄薄的冰霜,而梅花在这寒冷的环境中依旧显得娇弱纤细。 5. 石洞春明嫩柳眠:春天来临
登白云绝顶望罗浮 白云山顶,我独自登上去望罗浮山。 石罅天开古洞幽,安期遗舄至今留。 石缝中天开,古洞深而幽长,是神仙安期真人的旧居所。 安期真人曾留下他的鞋子,至今还在那里。 灵岩尚长尧时韭,丛樾中藏汉代楸。 这里生长着茂密的菜园和树荫下的古槐树,都是古代帝王的御用之物。 竟与王乔璈笛伴,不从徐市制书求。 我与仙人王乔一起吹笙作乐,不学那徐福向汉武帝求仙药。 至今避地金银阙,蓬岛瑶池汗漫游。
海珠 何年神女弄珠来,蜿蜿灵光照法台。 这首诗的开头“何年神女弄珠来,蜿蜿灵光照法台。”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景象。何年”和“婉婉”表达了时间的模糊感和空间的辽阔感,仿佛是在一个遥远的时代,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 四壁潮声相喷薄,诸天云影自徘徊。 “四壁潮声相喷薄”描绘了四周海洋的波涛声,如同海浪一般,相互冲击,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杨士奇,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他曾任东阁大学士,死后追封为武清侯,谥号文贞。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烟帐遗踪此地留,先生丰望重南州。 注释: - "烟帐遗踪":形容遗迹如同烟雾般消散,留下的痕迹难以追寻。 - "此":代指李忠简公祠。 - "丰望重南州":意味着李忠简公在南方地区享有极高的声望。 菊坡门下传心印,淳祐朝中展壮猷。 注释: -
【诗句释义】 丞相遗祠倚岭岐,古松苍桧荫参差。 千年灵淑钟光岳,一代勋名勒鼎彝。 金鉴若悬龙扆照,玉环何至马嵬悲。 开元旧事如追忆,羽扇清风是表仪。 【译文】 丞相的祠堂依傍着梅岭,古老的松树和苍翠的桧树参差错落。 千年的灵秀和贤淑在钟声中彰显,一代的功勋和名声被镌刻在鼎和彝器上。 像龙的镜子悬挂在皇帝宝座旁照亮,何止是玄宗的皇后杨玉环? 回想开元年间的故事就像追忆
诗句原文: 路入羊肠径,丹梯百折看。沸雷喧涧石,飞瀑响岩端。 译文注释: - 诗句翻译: 1. 进入如同羊肠道的山路中,攀登时需翻越许多险峻的阶梯。 2. 山间的溪流声如雷鸣,瀑布的轰鸣声仿佛在岩石间回荡。 赏析 《羊径》是明代诗人冯绍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绘了羊径的艰难与美丽。诗中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性,还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 登上小金山,翠绿色的芙蓉花层叠而来,浈江、牂牁河环绕回环。这能使南海衣冠之盛,常作皇家柱石的才子们,浪迹任随方外境。卜生休记妙高台,禅门静坐谈无始,何处昆明不劫灰。 【译文】 登上小金山,翠绿的芙蓉花层层叠叠地盛开,浈江和牂牁河水在山间回旋环绕。这能使南海衣冠之盛,常作皇家柱石的才子们,浪迹任随方外境。卜生休记妙高台,禅门静坐谈无始,何处昆明不劫灰。 【关键词注释】 - 登: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