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

介绍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是一句出自《五灯会元》的诗。这首诗是禅宗五祖弘忍禅师的弟子神秀所作的。他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和“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这两句诗来表达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并以此作为他的座右铭。然而,他的师兄慧能对此并不认同,反而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反驳了慧可的观点。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禅宗对于“见性成佛”的执着追求和对“空无相”的坚持。在禅宗中,“见性成佛”是指通过修行而直接达到佛的境界,而不是通过世俗的途径。这种思想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对佛法的领悟,而忽略了外在的仪式和规矩。同时,“空无相”则是禅宗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不存在固定的形状和本质。因此,禅宗鼓励人们超越对事物的执著和执着于表面现象,以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

注解

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先: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