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深处扣仙居,对酌春风夜有馀。
说遍东南耆旧话,始知胜读十年书。
榴皮题壁
介绍
《榴皮题壁》是宋代诗人丁逢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丁逢季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榴皮题壁》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还透露出其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这在宋诗中是非常少见的。
相关推荐
注释:在水云深处,扣响仙居的门户,对着春风对酌畅饮,夜晚还有余韵。 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了东南地区的耆旧故事,才知道胜读十年书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时的豪兴和喜悦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议论,尾联抒情。全诗意境开阔,气韵生动,富有诗意
【注释】 榴皮:石榴的果皮,相传有辟恶、驱邪的功效。题壁:在壁上写诗句或字画。同庵:一同住在同一个庵中。卜筑:筑屋。继:继承。其馀:他的另外一些作品。祇园:梵语的音译,指佛教的净土。蔓草:长满野草的地。此诗是说:东老回到故乡后,和庵主一起在别处建造了房子,继承了庵主的其他遗作,又自己在上面题写了诗文。由于看不到石榴皮上的字,便想像石榴皮上所写的祇园蔓草书,而实际上石榴皮上并没有这些字。 【赏析】
【注释】 题壁:在墙壁上题诗。惟知(只)自己贫无谄,不羡他人富有馀:知道只有自己贫穷而不谄媚别人,不羡慕别人的富有和奢华。白酒会能延羽客,清名赢得著仙书:用美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美好的名声可以使人得到神仙的恩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勉之作。首句“惟知自己贫无谄”,意思是说自己只知道自己贫穷而不会去巴结权贵。第二句“不羡他人富有馀”,意思是说自己没有奢求,不羡慕别人的富足和奢侈的生活
注释:求仙的人,怎么会有真正的仙来拜访呢?多积些阴功,才能有余。我打算去东林寺,寻找那位隐居的沈东老,他留下了一部《三十六玄书》。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榴皮为载体,寓意深远。诗人通过描述榴皮的特点,表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求仙那得仙来访,多积阴功至有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求仙不得的态度,认为真正得到仙人的拜访,需要多积阴功。而“欲悟东林沈东老,故留三十六玄书”
注释:榴皮,即石榴皮,这里指代榴花。榴花虽然美丽,但并没有烟火的气息,只有坡仙的诗词才具有三和馀之美。从此以后,榴花的芬芳应该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它被苔藓染得斑驳陆离,就像一幅美丽的壁画一样,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品味。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榴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意。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榴花的描述
注释: - 白酒延宾出自如,收书养性务三馀。 - “白酒延宾”指的是以美酒招待客人,而“收书养性”则是指通过阅读书籍来修身养性。 - 山人醉吐惊人句,却向东庵素壁书。 - “山人醉吐惊人句”指的是诗人喝醉后脱口而出的惊艳诗句,而“却向东庵素壁书”则是指在东庵的墙壁上书写这些诗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饮酒赏月,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挥毫泼墨,写下了令人惊艳的诗句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首先读懂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注意关键词语“黄鹤楼”“洞庭湖”等,然后结合注释、题目和相关背景资料,理解诗意,最后进行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中吹笛后,来到洞庭湖边饮酒吟诵之后所写。前两句写诗人来到黄鹤楼时,正巧遇上了一位女子吹起悠扬的黄鹤楼笛曲。后两句写诗人被那优美的笛声吸引住了,便随着笛声去欣赏
【注释】 犹:还。馀:余剩。长裘短褐:长袍短衣。行处:经过的地方。龙蛇:这里指文字。 【赏析】 这首诗是说,天地间还有障碍,江山中没有酒了,只有把酒洒在龙蛇身上,才能消除障碍和解决江山中的空虚。诗人通过“天地之间犹有碍,江山酌酒尚无馀”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不满。 前两句写天地间还有障碍,江山中没有酒。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政治见解:天地间虽有阻碍,但江山中仍有美酒。这种看法
【注释】 碧眼:指波斯人。仙人:《汉书·地理志》:“大宛国有蓝、骊、罽、帛之地。”《后汉书·西域传》: “其西王君,号蓝诸王,居妫水北山石室中。” 玉堂学士:指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异书:指佛经。 【赏析】 这首诗首句用碧眼仙人着句,次句用玉堂学士继余,以碧眼为喻,暗指唐代的文坛巨匠;三句说现今虽然说是西邻富足,但东庵里也藏有佛经,表明东庵里也有学问渊博之人。 此诗是赞美佛法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第一句“唤回二百年前梦”中的“二百年”指的是南宋灭亡后的两百年,即元朝时期。这里通过梦境来表达作者对过去的怀念。 第二句“索饮西风一醉馀”中的“索饮西风”可以理解为寻找一种酒来解渴,而“一醉馀”则意味着醉酒后的感觉。这里表达了作者在现实中无法找到满足感的心情。 第三句“壁上榴皮在何处”中的“壁上”指的是书房的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