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父相率作吴丞相挽词

久倦调羹手,新寻辟谷方。
谓还周衮绣,重补舜衣裳。
忽报中台拆,同嗟一鉴亡。
森然栋梁气,今此掩黄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父相率作吴丞相挽词”是一首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孔平仲,字义甫或毅父,为宋临江新淦人,英宗治平二年进士,曾应制科考试。在哲宗绍圣中,因言者指责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被贬为衡州别驾、惠州别驾等职,最终被安置在英州。

  2. 诗句解析

  • 久倦调羹手,新寻辟谷方: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寻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的愿望。”调羹手”指的是厨师烹饪时的拿勺之手,常用以形容从事细致入微的工作;”辟谷方”则是指一种道家修炼的方法,旨在追求精神上的清静和身体的健康。
  • 谓还周衮绣,重补舜衣裳: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希望重返高位,恢复昔日的辉煌形象。”周衮绣”指古代帝王所穿的衮服上的锦绣纹饰,而”舜衣裳”则是舜帝的服饰,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德行。
  • 忽报中台拆,同嗟一鉴亡:这两句反映了官场的无常以及个人命运的悲剧性。”中台”通常指朝廷或官府,而”拆”在这里可能意味着政权的更迭或衰败。”一鉴亡”则暗示了如同镜子破碎一般的命运终结。
  • 森然栋梁气,今此掩黄肠: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栋梁之才消逝的画面,暗喻那些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物如今已不复存在。
  1. 文学影响:该诗虽然篇幅简短,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境遇与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常父相率作吴丞相挽词》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理解宋代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关键。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个人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