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牡丹

牡丹意态已无穷,况是连房斗浅红。
晓色竞开双萼上,春光分占一枝中。
娥英窈窕临湘浦,姊妹轻盈倚汉宫。
只为多娇便相妒,芳心相隔不相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头牡丹》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情感,通过牡丹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及复杂的情感。

孔平仲在诗中开篇即点明牡丹的华美姿态,用“意态已无穷”形容牡丹的姿态之美,并通过“连房斗浅红”来形象地描绘牡丹的颜色与形态。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牡丹的外在美,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诗中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的生机勃勃,如“晓色竞开双萼上”,“春光分占一枝中”,生动地表达了牡丹在春天中的盛情开放,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常常象征着富贵和繁荣。在《双头牡丹》中,牡丹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诗中的牡丹不仅仅是自然的花朵,更似乎成了诗人情感的投射。通过“娥英窈窕临湘浦,姊妹轻盈倚汉宫”,诗人将牡丹比作美女,暗示了牡丹的娇艳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羡慕与嫉妒。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牡丹与其他景物进行了对比。例如,“只为多娇便相妒,芳心相隔不相同”。这里不仅体现了牡丹的美丽,还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牡丹的多姿多彩引发了人们的羡慕;另一方面,诗人又因为牡丹的美丽而感到嫉妒,因为它让其他事物显得暗淡。

《双头牡丹》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和审美追求。通过对牡丹这一意象的细腻描绘,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