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出阳关已断肠,那堪真别更凄凉。
痴人刻水方求剑,一息舟行过夜郎。
读易
介绍
。
《读易》是晚清作家李宝嘉创作的一首词,作于1879年(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押韵和谐,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和寓意。
“读易”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读易》
明月照青松
清风拂翠竹
读书时
如饮甘泉
心自乐
不觉夜已深
这首词通过对“读书”的场景和感受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愉悦的生活态度。通过“明月”、“清风”等自然元素与“青松”、“翠竹”等意象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诗意解析
-
相关推荐
以下是对《读易》逐句释义: - 昼出阳关已断肠,那堪真别更凄凉。 - “昼出阳关”指的是早晨离开阳关,“昼”代表白天;“阳关”是古代著名的关口之一,这里借代指离别的地点。“已断肠”形象地描述了离别之痛,使人内心极度悲伤如肠子断了一般。“那堪”表示难以忍受,强调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奈。“真别”明确指出这次离别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真挚而深切的分别。“更凄凉”则强调了除了悲伤之外,还有更深的凄凉感
【注释】 ①江北江南:泛指家乡。公,指杜甫自谦之词,即我。②易:指《周易》《系辞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阴,阳,故有二。“极”为最高。“仪”是事物的形态和变化。③端坐:端端正正地坐着。④新春:指农历正月初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在夔州所作。当时他已五十六岁了,年老体衰,又遭兵乱,生活十分困顿,心情十分苦闷,所以诗中多愁善感。首联写自己闭门不出,专心读易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春温疮疥繁,衣敝虮虱细。 颓然坐南轩,读易初有味。 初看象数殊,忽此爻彖异。 纷纷者众说,行各半途滞。 大言累千百,杂说记一二。 坐令天人分,复以小大计。 或强出枝叶,或自起旒赘。 孰能言语表,能使意独至。 空中本无华,眼病因有翳。 沉思忽有得,是则入精义。 吾生晚闻道,岁月今少憩。 遗经日在眼,似足了一世。 临流濯垢衣,尚勿惜馀弃。 逐句释义如下: 1. 春天温暖时
【注释】 易:这里指《周易》。 学不到忘言:意即学不到口耳相传的《周易》经文。 崇朝:早晨。 韦编:用熟牛皮绳穿起来的竹简,用以编连书册,因以“韦编三绝”称颂读书刻苦。 使我能解化:意即使我能通晓其理。 此物为蛇蝉:意为《周易》是变化无常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周易》的学习体会,抒发了作者对《周易》的赞美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韵脚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一句“学不到忘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读易》。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揖逊干戈两不知,巢居穴处各熙熙。 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 ``` 注释: 1. 揖逊干戈两不知 - 表示在和平时期,不需要使用武力和武器。这里的“干戈”指的是古代用于战争的武器。 2. 巢居穴处各熙熙 - 指人们居住在树上或洞穴中,过着安逸的生活。这里可能暗指古代的人们没有过多的社会冲突,生活相对平和。 3.
【注释】 易:指《易经》,一部阐述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法则的哲学性典籍。造化机:造化的奥秘。 王何元未造精微:王者如何能创造事物,达到精妙细微的境界。 乾坤:天地。要自:需要自己。吾身:我自身。卧听鸡鸣:在卧室里聆听鸡叫的声音。起索衣:起床穿衣。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题目可知,诗人所吟咏的是一幅画中的图景。画面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鸡叫起床穿衣。“卧听鸡鸣”是此句的关键
注释: 时时飞雨作清凉,六月南方似北方。 六月时节,南方正是酷暑炎热之时。但此时却有飞雨降临,带来阵阵凉意。这里的“飞雨”是指细密的阵雨。 阁上独居无一事,韦编聊复到羲皇。 我独自一人在阁楼上独居,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但我还是拿起了那根用来编织书简的竹简(韦编),想起了古代传说中的伏羲氏,他曾经用这根简来记载天地万物的变化和规律。在这里,作者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将个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 1. 先天本无言 - 关键词:先天、无言 - 注释:在易经哲学中,“先天”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原始状态或根本性质。"无言"则意味着这种状态是无形无相的。 - 赏析:这里的“无言”可能暗指某种超越言语和逻辑的真理或本质,强调了对事物根本属性的理解和体验。 2. 有言即后天 - 关键词:有言、后天 - 注释:这里的“有言”指的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东西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是每句诗的解释和赏析: 1. 莫嫌白发拥朱轮,恩许东州养病臣。 注释:不要嫌弃我这满头白发,因为我是被恩准在东州养病的臣子。 赏析: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年老体衰的自我调侃,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2. 饮酒横琴销永日,焚香读易过残春。 注释:我常常喝着酒,弹着琴消磨长日;焚香读《周易》,度过残春。
注释: 读易:研究《周易》(也称《易经》)。 诸家:指众多学者或学派。 谈易:讨论《周易》。 繁枝:繁复的枝叶,比喻众多繁杂的内容。 根:根本,指《周易》的基本内容和道理。 观象:观察卦象。徒劳:白费力气。 互体:互卦,即两卦相乘所得的新卦,用于占卜吉凶。 玩辞:玩弄文词。 逞空言:说空话,不实在。 一本:指《周易》的根本原理。 双干:双全、双重的意思。 吃紧:紧急、重要。 包牺:伏羲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和内容进行分析。此诗的作者是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易”为儒家五经之首,是“六艺”中的精华,因此他主张“以《易》教天下”。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提出:“读易者,须是识得个大指头来。”朱熹认为《易》之学,“至理从来无古今”,而后人删注转迷沉。朱熹在《读易详说》中提出:“遗经独抱加潜玩
《读易》 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 瞑坐玩《义易》,洗心见微奥。 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教。 包蒙戒为寇,童牿事宜早。 蹇蹇匪为节,虩虩未违道。《遁》四获我心,《蛊》上庸自保。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 箪瓢有馀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注释】 1. 先贤曾说:“易者易也,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易学博大精深,它包括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学问
读易 理自无形著,辞因有象陈。 冰霜寒闭野,天地暗回春。 位衍生生数,蓍存七七神。 吾心如吻合,何物不弥纶。 注释: 1. 理自无形著,辞因有象陈:指易理是无形的,但通过卦象来表达。 2. 冰霜寒闭野,天地暗回春:形容自然界在严冬之后春天到来的景象,象征万物复苏。 3. 位衍生生数,蓍存七七神:指六爻中每一爻都有相应的五行和方位,而“蓍”则指的是占卜用的蓍草,象征着古代卜筮文化。 4.
【注释】 读易:读《周易》 圣人:指周文王,他通晓《易经》,并把它编成卦象。 三绝韦编:三度断去竹简上的皮绳,表示非常勤奋地读书。 当其七十:到了七十岁的时候。 尚欲假年:《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这里说文王七十岁时还想要延长寿命。 吾今行年:我现在五十岁了。 伯玉知非:伯玉,指孔子
读易 径转频移柳,斋荒自补茅。 过从无俗客,迂僻少深交。 先雨鹳鸣垤,知风鹊构巢。 行藏吾已任,莫问易中爻。 注释: 径转频移柳:小路曲折蜿蜒,频繁地绕过柳树。 斋荒自补茅:斋舍荒芜,自行修补茅草。 过从无俗客:往来没有庸俗之客。 迂僻少深交:性格孤僻,交往的人不多。 先雨鹳鸣垤:前有细雨时,鹳鸟筑巢在小土堆上。 知风鹊构巢:知晓春风吹拂时,喜鹊在高处筑巢。 行藏吾已任
【解析】 “阴阳”指易的阴阳爻,即阳爻和阴爻。 “此中”指《周易》卦象中的变化规律。 “当机之后先”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 “无极生太极”,是说无极生成了太极,即由无而有有,由虚而实,由少到多。 “可以譬逆数”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每卦都是以两个阴爻或两个阳爻组成,所以可以用数来比喻。 “二四虽未生”指《周易》卦辞中所说的第二爻和第四爻尚未出现
解析与赏析 第一段:太极本无形,阴阳互消长。 - 诗句解读:这里描述的是《易经》哲学的基础概念,即"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其本身是无形的,但通过其内在的对立面(阴阳)来展现世界的生成和变化。 - 关键词注释:“太极”代表宇宙万物的原始状态,“无形”指它不可见也不可触。“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二元对立概念,代表着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作用。 - 译文与赏析:从太极出发
注释: 夏日舒以长,斋内深更静。 夏天的夜晚,月光洒满大地,书房内一片宁静。 正襟新浴馀,肃容湛天性。 整理好衣服,刚洗完澡,面色红润,神态端庄。 悠哉四圣心,玩味频起敬。 想到孔子、颜回、曾参和子路这四位圣人,心中充满敬仰。 好风生坐隅,竹色鲜相映。 微风吹过墙角,竹子的颜色更加鲜艳。 澹尔绝外牵,伊谁共佳兴。 我独自欣赏着这美好的风景,没有人和我分享这份喜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1. 百年甘作老迂儒,矻矻深愁岁月虚。(意为:我宁愿成为迂腐的儒生也不愿在世俗中奔波劳碌,深深忧愁着时光的流逝) 2. 扫尽尘情栖陋室,辟开灵腑读奇书。(意为:扫除一切尘世的烦忧,隐居在简陋的居所中,打开心灵去阅读那些奇特的书籍) 3. 阴阳顺逆生成后,消息絪(yīn)缊(yūn)法象初。(意为:阴阳的运转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万物的繁衍是宇宙间自然法则的体现) 4. 敢谓抚躬能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