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永贞行

君不见天为元和开号令,先遣憸人窃朝柄。奉天难平闲虎貔,弈客待诏来京师。
口中班班谈治道,贞观开元何足为。党与纷纷自标置,远借伊周供佞媚。
望尘附火皆美官,怨修睚眦曾不难。梯媒爵位由货赂,斥遂朝士因杯盘。
珣瑜卧第郢佑默,谁为唐室回狂澜。朝攘利权未为怪,莫夺兵柄尤可叹。
仙李蟠根未当艾,十叶神器那容干。禁中大义知谁主,东宫受禅同三祖。
越儿涕泣吴儿悲,从此豺狼不生羽。刚明天子位初登,剪除元恶流凶朋。
八州司马才可称,节已扫地谁复矜。子厚年少躁飞腾,身陷丑党罹熏蒸。
著文拟骚愁思凝,欲自辨白终莫曾。王孙尸虫托骂憎,色岂不愧明窗灯。
所记先友时良肱,忍使柳氏家声崩。吁嗟匪人何足凭,士勿妄进当战兢。
退之鲠直愤不胜,诗篇史笔两可徵,永贞覆辙宜痛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韩永贞行》是宋代王十朋创作的一首诗,而非唐代作品。这首诗通过王十朋的视角,展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混乱及其对朝政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和韩永贞行·君不见天为元和开号令》王十朋的诗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批判。诗中通过对比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揭示了朝政的腐败和无能。诗人指出,那些口口声声谈论治国之道的人,实际上并没有付诸行动,而是通过阿谀奉承来谋取私利。这种党同伐异、攀附权势的现象,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都被埋没在背后。
  2. 诗歌背景:王十朋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然而,随着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现象的出现,朝政逐渐走向了腐败和堕落。这些现象在王十朋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描述和批判。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正直之士的同情和支持。
  3. 诗歌主题:此诗的主题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评和揭露。诗人通过描绘朝政的黑暗面,表达了对公正和清廉的政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各种不正之风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道德沦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朝廷能够选拔贤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4. 诗歌艺术手法:王十朋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对比和比喻来增强表现效果。在这首诗中,王十朋通过对比贞观之治和元和年间的情况,揭示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不公。此外,诗人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感人。
  5. 诗歌影响: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也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念。这首诗的语言和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后来文人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王十朋的《和韩永贞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和韩永贞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