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雨复用闻水车韵

蜕骨木龙忧不雨,更唤两牛眠下土。
水从地底飞上田,不减在天行雨苦。
庭中忽见天雨花,白衣真人游郡衙。
但愿为霖莫为潦,免使泥陷羸牛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雨复用闻水车韵》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组诗,共计两首。这首诗描绘了雨水降临后农田的景象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期待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及创作动机
  • 生平经历: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与诗人。绍兴二十七年,他因“揽权”中兴而受到宋高宗的赏识,被提升为进士第一。他在政治生涯中历经饶、夔、湖、泉诸州,直至乾道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 创作背景:《得雨复用闻水车韵》是王十朋在特定时期创作的一组诗歌,其创作背景与他对时局的关注及对农业的深切关怀有关。在南宋时期,干旱和洪涝成为困扰农民的主要问题,而王十朋作为一位关注民生的政治家和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与期望。
  1.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首诗的内容和意义:第一首诗主要描述雨水降落的情景和带来的积极影响。诗句“蜕骨木龙忧不雨,更唤两牛眠下土”描绘了干旱时期人们对雨水的渴望。接着,“水从地底飞上田,不减在天行雨苦”表现了雨水降临后给土地带来的滋润和活力。最后两句“庭中忽见天雨花,白衣真人游郡衙”,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庭院中盛开的花以及仙人般的场景,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 第二首诗的内容和意义:第二首诗进一步强调了及时降雨的重要性。“亢旱踰时如鲁史,一雨已迟淹尔耳”表明如果天气干旱超过一定时间,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接下来的“农犹满望苗返魂,车亦收声鱼免死”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和对农作物生长的希望。最后一句“我持酒戒不敢荒,急呼一杯饮松堂”,则展现了诗人在丰收前夕饮酒庆祝的心情。
  1.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 情景交融:王十朋在《得雨复用闻水车韵》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农作物丰收的期盼。
  • 象征意义:诗歌中的“白衣真人”、“天雨花”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描写自然现象,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
  1.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得雨复用闻水车韵》不仅是王十朋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宋代诗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社会反响: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后世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激励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要有应对之策,同时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

王十朋的《得雨复用闻水车韵》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成就,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对自然和生活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