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和同官喜雨韵

欲识农夫田作苦,久雨祷晴晴祷雨。
祷晴得雨雨得晴,此患到今传自古。
苾芬非是萧兰馨,诚心一发通三灵。
文昌俗吏亦何者,乃能致雨兴雷霆。
尔来旱气爞爞热,夜望天涯电光掣。
原田嘉谷半焦黄,何独枯鱼濡涸辙。
忽然一雨洗瘴昏,珠玉无边难价论。
坐令愁叹变欢抃,千岩万壑江流奔。
从今不厌商羊舞,十日一犁均下土。
漏邦寒俭酒味醨,且硙新茶其分乳。
庭前花草还青葱,想见黍稌纷芃芃。
吾君早晚复疆宇,屡丰将见追元丰。
天人大抵常相即,人若必天天可必。
愿修人事格天心,天若不从非所恤。
泰亨自复先朋来,时通端不忧尘埃。
新诗要非所宜辱,敢以木李酬琼瑰。
六年无蓄号不足,菜色定应缘半菽。
要令汸暴似海岳,岂但河沙论秉斛。
炎天赫日当流金,去国多年思转深。
只今淮北望霓切,须烦伊傅资商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信阳和同官喜雨韵》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意义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王之道,作为一位宋代的文人,他的生平及其创作活动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关于他的详细信息并不完全详尽,但已知他活跃在宋代,并以诗歌见长。
  1. 诗词原文及注释
  • 诗的原文简洁而充满力量。诗句“欲识农夫田作苦,久雨祷晴晴祷雨”描绘了农夫们辛勤劳作的景象,同时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天气变迁的依赖与期待。
  • “祈祷晴雨,此患传自古”则揭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天灾人祸的无奈和祈求。诗中还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诚心一发通三灵”,暗示人们通过诚意可以感动天地。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1. 作品赏析
  • 王之道的诗作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信阳和同官喜雨韵》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农民的生活现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诗作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深刻,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1. 写作背景
  • 《信阳和同官喜雨韵》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时,由于战乱频繁、农业生产困难,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诗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王之道的《信阳和同官喜雨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采用了朴素直白的语言,却能深刻地触及人心。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有力,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信阳和同官喜雨韵》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一个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也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每一位读者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