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群雁去相随,病眼看天远不知。
为有客愁归未得,独凭斜日望多时。
迟迟南国无春雪,细细东风满柳枝。
蝴蝶黄莺有期约,好加归翥莫令迟。
送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雁》是宋代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下面将详细阐述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和艺术价值:
- 内容解读:
- 诗中描绘了一群大雁南飞的场景,通过“来时群雁去相随”展现了自然景象和季节更替的变迁。
- “为有客愁归未得,独凭斜日望多时”表达了诗人因友人尚未归来而深感孤独与等待之情。
- “迟迟南国无春雪,细细东风满柳枝”反映了南方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期待。
- 结尾“蝴蝶黄莺有期约,好加归翥莫令迟”则是对友人归期的祝愿,希望其能按时归来。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时间流转的感觉。
- 整首诗语言朴素而情感真挚,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结构上,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联,共八句,押支韵,使得诗歌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 历史影响:
- 《送雁》被收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成为唐诗宋词的一部分,显示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分量。
- 该诗不仅在古代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诗人的诗词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深刻思考。
《送雁》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