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赠远师

世人倾耳听繁音,太音古淡难为听。
有如广庭题旌夏,或者惊遁疑有神。
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
若言造化不爱玩,安得感君回阳春。
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
非干此意乐穷静,世路自与相参差。
我今试听清风操,野鹤孤猿对残照。
琅琊山下醉翁吟,分明拨向琴中调。
人言大弦如玉温,小弦廉折亮以清。
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得令偕行。
岂如七弦转十指,劲节谐音同到耳。
乃知造化在指端,岂但高山与流水。
道人不肯长怀珍,亦曾挟艺游车尘。
高门八字惊未见,脱赠往往捐千纯。
如今飘泊困长路,更觉世味难将迎。
应将感怆赴琴曲,一听万虑罗心兵。
道人勿苦生冰炭,古道须信非人情。
哀音果要洗俗耳,更去娇弦三两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琴赠远师》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世人倾耳听繁音,太音古淡难为听。
    有如广庭题旌夏,或者惊遁疑有神。
    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
    若言造化不爱玩,安得感君回阳春。
    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
    非干此意乐穷静,世路自与相参差。
    我今试听清风操,野鹤孤猿对残照。
    琅琊山下醉翁吟,分明拨向琴中调。
    人言大弦如玉温,小弦廉折亮以清。
    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得令偕行。

  2. 诗歌赏析
    该诗通过描绘听琴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太音古淡难为听”、“当时舜床调五弦”,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王洋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3. 创作背景
    《听琴赠远师》的创作可能与王洋的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有关。他可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听到了某种特殊的琴声,这激发了他对音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感受,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听琴赠远师》不仅是一首表现音乐美的诗歌,更是诗人心灵感悟的结晶。它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的一种回顾,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思考的契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