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倾耳听繁音,太音古淡难为听。
有如广庭题旌夏,或者惊遁疑有神。
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
若言造化不爱玩,安得感君回阳春。
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
非干此意乐穷静,世路自与相参差。
我今试听清风操,野鹤孤猿对残照。
琅琊山下醉翁吟,分明拨向琴中调。
人言大弦如玉温,小弦廉折亮以清。
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得令偕行。
岂如七弦转十指,劲节谐音同到耳。
乃知造化在指端,岂但高山与流水。
道人不肯长怀珍,亦曾挟艺游车尘。
高门八字惊未见,脱赠往往捐千纯。
如今飘泊困长路,更觉世味难将迎。
应将感怆赴琴曲,一听万虑罗心兵。
道人勿苦生冰炭,古道须信非人情。
哀音果要洗俗耳,更去娇弦三两声。

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如下:

译文

世人争相倾听繁杂的音乐,古老的音律古淡难听。
如同在宽敞的庭园中挂上旌旗,又或者使逃遁者心生疑惧。
当年舜帝的琴瑟之音,薰风拂动万物无穷无尽。
如果造化不爱玩弄乐音,怎能感化你回到春阳之中?
后来的传人继往开来,穷山中的缁衣僧侣黄冠师。
不是因为这音乐是快乐的,而是世俗的道路与它们相参差。
我今天试着聆听清风操曲,野鹤孤猿对残照。
琅琊山下醉翁吟诗,分明被拨向琴中调。
人们说大弦就像玉石温润,小弦则廉折明亮而清亮。
春秋季节自是隔寒暑,天地之间不能让他们同行。
哪如七弦可以转动十个手指,劲节谐音都能直达耳旁。
这才知晓造化在于指端,岂止高山流水。
道士不肯永远怀有珍宝,也曾挟艺游历车尘中。
高门八字令人吃惊未见,脱赠常常丢弃了千纯。
如今飘泊困厄长路,更觉世味难以将迎。
应该用感慨怆然赴琴曲,一听万虑罗心兵。
道士不要苦生冰炭,古人道路须信非人情。
哀音果真要洗掉俗耳,再去掉娇弦两三声。

注释

  1. 世人倾耳: 指众人都愿意倾听。
  2. 太音古淡: 指古代的音乐过于古板单调。
  3. 题旌: 在旗帜上题写名字表示表彰或纪念。
  4. 熏风: 温暖和煦的风,这里比喻教化之风。
  5. 五弦: 古代琴瑟的一种,通常由五个弦组成。
  6. 舜床: 传说中舜帝的琴床。
  7. 薰风煽物: 形容教化的力量能够影响和改变万物。
  8. 造化: 指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9. 穷静: 寻求内心的安宁和清净。
  10. 遗音: 流传下来的声音或风格。
  11. 嗣者: 继承前人事业的人。
  12. 穷山: 偏远的山区。
  13. 缁侣: 穿着黑色僧人服装的人。
  14. 黄冠师: 道士的称呼。
  15. 长怀珍: 长时间珍藏珍贵的物品或知识。
  16. 长门: 指宫廷中的长门宫,常用来象征女子被冷落的地方。
  17. 转十指: 弹奏时十个手指灵活转换。
  18. 劲节: 指乐器上坚固有力的地方。
  19. 洗俗耳: 清除世俗的耳朵,使之能听到更加纯净的音乐。
  20. 娇弦: 柔美细腻的弦线。
  21. 万虑: 所有忧虑和考虑。
  22. 古道: 遵循古老的道理或传统。
  23. 须信: 必须相信。
  24. 哀音: 悲伤的音乐。
  25. 去娇弦: 减少娇美的弦音,让音乐更加质朴自然。
  26. 道人: 道士。
  27. 苦生冰炭: 痛苦地承受着冰与炭的煎熬。
  28. 古道: 遵循古老的道路或原则。
  29. 须信: 必须相信。
  30. 哀音: 悲伤的音乐。
  31. 去娇弦: 减少娇美的弦音,使音乐更加质朴自然。
  32. 道人勿苦: 道士们请不要苦苦挣扎。
  33. 哀音: 悲伤的音乐。
  34. 古道: 古代的正道或原则。
  35. 须信: 必须相信。
  36. 哀音: 悲伤的音乐。
  37. 去娇弦: 减少娇美的弦音,使音乐更加质朴自然。

赏析

这首《听琴赠远师》是一首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怀念和祝福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的技艺,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祝福。诗中的“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等句子,通过对音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祝福。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