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曲

雪拥燕南道,酒阑中夜行。千里不见雠,怒须如立钉。
出门气吹雾,南山鸡未啼。腰间解下聂政刀,袖中掷去朱亥椎,冷笑邯郸乳口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侠曲》是宋代诗人王观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位游侠的豪情与壮志。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观(1027年-1084年),字通叟,号逐客,宋高邮人,一说为如皋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于仁宗嘉祐二年考取进士,曾任职大理寺丞、知江都县事。然而,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罢官,晚年生活颇为坎坷。
  1. 诗作内容
  • 雪夜行侠:诗中描绘了一位游侠在雪夜里独自行走的情景。他怒须如立钉,气吹雾,表现出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决心。
  • 复仇之志:诗中体现了游侠心中的复仇之志。千里不见仇人,但怒气冲天,仿佛随时准备行动,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豪情壮志:通过对游侠行为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游侠形象充满了传奇色彩,体现了清代边塞诗中常见的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
  1. 艺术特色
  • 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使游侠的形象栩栩如生,如“出门气吹雾,南山鸡未啼”等诗句,不仅描述了环境,更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状态。
  • 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中的形象鲜明,如“雪拥燕南道”,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游侠的英勇和豪迈。
  • 深刻的情感表达:诗歌不仅展示了游侠的外在行为,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追求,如“怒须如立钉”不仅是外貌的描绘,更是内心怒火的象征。

《游侠曲》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力量的作品,它不仅描绘了游侠的形象,还传达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崇敬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