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岩

衰病飘零心久灰,扁舟舣棹北岩隈。
江连白帝浮空下,山背青城出剑来。
三户亡秦期可必,八公助顺势将回。
老臣愿献中兴颂,汉武周宣何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北岩》是宋代诗人冯伯规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岩游览时的心情和所见的景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冯伯规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于山水文化的推崇。
  • 冯伯规的作品多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
  • 遥指蒙茸云木堆,入门小刹傍岩偎。放怀邱壑兴未尽,隔岸角声招我回。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游北岩》通过对北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蒙茸云木”形象地描绘了北岩的山势,而“小刹傍岩偎”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
  • 情感表达:通过“放怀邱壑”和“隔岸角声”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在北岩游览时的轻松和自由。同时,“招我回”也暗示了诗人被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去的情感。
  1. 写作背景
  • 虽然具体的历史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在宋理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公元1189年)创作的。当时,诗人冯伯规可能有机会游览北岩,并创作了这首反映其游览体验的诗作。
  1. 文化影响
  • 作为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文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和崇尚。
  • 该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冯伯规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用词造句,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诗中的意象运用巧妙,如“云木”、“小刹”、“岩偎”等,都生动地描绘了北岩的景色和氛围。

《游北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