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济源李少卿

县僻人事少,土肥风物殊。
杖刊灵寿木,轮裹溴梁蒲。
竹不减淇水,花仍似洛都。
主公眉雪白,游览未尝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济源李少卿园亭’是一篇五言律诗,由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司马光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的一生跨越了多个朝代,曾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知制诰、天章阁待制、谏议大夫和龙图阁直学士等。晚年因政治观点与王安石不合而被贬为地方官。在哲宗时期,他重新被启用,担任国家重职。
  1. 诗歌内容
  • 竹与花的描述:诗中“竹不减淇园,花仍似洛都”描绘了园中的竹子茂盛得如同淇园的翠竹,而花卉则美丽得仿佛洛阳城中的花一样。这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高度赞美。
  • 主人的形象描写:“主公眉雪白,游览未尝扶”,这句诗展现了园主虽已年迈,但仍然能够自由自在地游览园林,无需他人搀扶的情景。这体现了作者对主人高尚品质的钦佩。
  1. 艺术手法
  • 五言律诗的形式:这首《寄题济源李少卿园亭》采用了五言律诗形式,这种古典诗歌形式要求诗人在每句诗中都严格遵守平仄声调的规定,使得诗歌具有严格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 象征与比喻的使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比如将园中的竹子与淇园相比,将花卉与洛都相比,这些比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象美,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通过对’寄题济源李少卿园亭’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美丽园林的赞美,也是对主人高洁人格的一种颂扬。通过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