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西山

西山十亩强,高下略不齐。
嵌空抱奇秀,上有凌云梯。
小屋八九间,茅檐敢辞低。
所欣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密竹转修径,老松故成蹊。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
仰视天宇大,四观渺回溪。
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跻。
用意各有适,孰云无町畦。
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
胡为滥麾钺,坐听鸣鼓鼙。
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可能三径草,归路老更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西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作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西山峰景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下面将围绕此主题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尤其在诗歌、词、散文等方面均有深远影响。苏轼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沉的情感。
  1. 诗作原文
  • 双峰何处白云悠,赤壁千年战未休。纵使长江澄碧玉,谁将梅子落黄州。
  1. 诗句解析
  • “双峰何处白云悠”描绘了西山峰峦之上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空灵、飘渺之感。
  • “赤壁千年战未休”则展现了长江边上赤壁的历史沧桑,以及战争留下的遗迹,反映出历史的厚重。
  • “纵使长江澄碧玉”意味着尽管江水清澈如玉,却依然有战争的痕迹和岁月的痕迹。
  • “谁将梅子落黄州”中的“梅子”象征了成熟和美好,暗示着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1. 创作背景
  • 根据史料记载,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曾因直言进谏被贬至黄州。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西峰美景的眷恋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1. 思想内容
  •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认为即使是在艰难困苦之中,也应保持一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他希望社会能够和谐、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怀西山》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苏轼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