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独游凤林园

红英乱点绿苔钱,林影扶疏翠可怜。
飞蝶惹残花上露,戏鱼摇碎水中天。
金羁不见寻芳马,兰棹空停载酒船。
送尽春归人未老,莺啼花发又明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晚独游凤林园》是宋代诗人司马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司马棫,字才叔,宋陕州夏县人,曾登进士第。他因应贤良对策不被召用,有《逸堂集》传世。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红英乱点绿苔钱,林影扶疏翠可怜。
    飞蝶惹残花上露,戏鱼摇碎水中天。
    金羁不见寻芳马,兰棹空停载酒船。
    送尽春归人未老,莺啼花发又明年。
  • 翻译
    红色的花朵随意落在绿色的苔藓上,形成美丽的图案,令人怜爱。
    飞舞的蝴蝶轻触残留的花朵上的露水,仿佛在嬉戏。
    原本寻找美景的骏马已不见踪影,只留下空空的兰棹,载着酒气。
    春天即将结束,人们还未衰老,而新的莺啼声中,花又绽放了。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境描绘:《春晚独游凤林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诗人通过描写飞蝶、戏鱼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音乐性。例如,“红英乱点绿苔钱”和“飞蝶惹残花上露”等句子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春晚独游凤林园》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佳作,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还在于它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