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竟恁地歌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
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
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
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
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
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
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
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
三者未常相返离,结为一块太无边。
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
是我将有可爱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
朅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
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必竟恁地歌》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一首道教思想浓厚的诗作。下面对《必竟恁地歌》的文学价值、主题以及作者白玉蟾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白玉蟾,宋代闽清人,字白叟,又号如晦等,家琼州,是一位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和诗词创作者。他的一生充满了对道教哲学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究。
  1. 诗作背景
  • 《必竟恁地歌》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神仙传说及生命意义的探讨。在这首诗里,白玉蟾表达了自己不信神仙和大罗天的观点,同时通过描绘对蓬莱仙境的质疑,展现了他对道教信仰的复杂态度。
  1. 诗歌内容
  •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这句诗展示了白玉蟾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怀疑和不信任。他认为这些传说可能只是人们的一种虚妄传述。
  • “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这里白玉蟾用幽默的方式回应了那些相信仙人存在的人的言辞,表达了自己的不屑和轻蔑。
  • 结尾部分“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进一步强调了白玉蟾对神仙传说真实性的批评,暗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的故事可能缺乏科学依据。

《必竟恁地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通过白玉蟾独特的视角,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与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