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将有可爱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
朅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
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特点,最后进行简要赏析即可。
“必竟恁地歌”一句,诗人在中秋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吟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必竟”,究竟;“恁地”,这样;“歌”,吟唱。“是我将有可爱业”一句,诗人自问自答。这里用“可爱业”来回答“我之少年早留心”。诗人认为,自己早年便对佛理有很深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才能在中秋之夜吟诵这首经文。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两句,交代吟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开禧元年(1205年),南宋与金国订立盟约以后,国内形势相对稳定,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吟诵佛经。从“吾之少年早留心”可以看出,诗人对佛理的领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思考中慢慢形成的,因此他才会在中秋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
“朅尔行持三两日”二句,诗人说经过短短几天的修行,他感到天地、日月都像软绵绵的东西一样了。“朅尔”,“忽然”,形容时间短促,变化很快;“行持”,“修行”;“软如绵”是形容天地日月变化无常的特点。诗人以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自己修行的过程,表现他对佛理的领悟过程。
“忽然嚼得虚空破”一句,诗人说突然之间,他悟到了“钟吕”(指佛家禅宗大师)所参悟的佛理。“虚空”在这里是指佛教中所说的宇宙万物,“嚼”即领悟,“虚空破”即悟道。这一过程是诗人修行过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诗人对佛理理解的一个重要阶段。
“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两句,诗人说自己早年就有佛学修养,所以现在才有机会吟诵这部佛经。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仍不能摆脱尘世的牵绊。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二句,写自己对于佛学的理解。诗人说既然我已经领悟到佛理的真谛,那么我就应当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佛学修行的向往之情。
【答案】
①开篇直接点出了吟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中秋节夜晚,焚香跪地口相传。
②中间部分叙述了诗人对佛理的领悟过程:“必竟恁地歌”一句,诗人自问自答:是我将有可爱业,渠(它)必以此示言诠。“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两句,交代吟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时间、地点和方式。③中间部分叙述了修行过程中的变化过程:“朅尔行持三两日”两句,诗人说经过短短几天的修行,他感到天地、日月都像软绵绵的东西一样了。“忽然嚼得虚空破”一句,诗人说突然之间,他悟到了“钟吕”(指佛家禅宗大师)所参悟的佛理。④最后一部分叙述了诗人对佛理的领悟和修行过程: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