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岊馆二首

春江日东注,我行溯其波。
扬帆指西澨,两岸青山多。
青山自逶迤,飞石空嵯峨。
绿树生其间,幽鸟鸣相和。
搴篷骋遐眺,击楫成幽歌。
独语无与晤,兹怀竟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石岊馆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程朱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在哲学、教育、科技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其诗作亦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1. 诗歌原文
    停骖石岊馆,解缆清江滨。 中流棹歌发,天风水生鳞。 名都固多才,我来友其仁。 兹焉同舟济,讵止胡越亲。 舞雩谅非远,春服亦已成。 相期岂今夕,岁晚无缁磷。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朱熹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岊馆的自然风光。诗中的“停骖石岊馆,解缆清江滨”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驻足观赏的景象。江水潺潺,清风徐徐,为诗人提供了一处休憩之地,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
  • 人文情怀的表达:朱熹不仅描写自然景观,还表达了自己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名都固多才,我来友其仁。兹焉同舟济,讵止胡越亲。”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欣赏和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越种族和文化差异的友谊和理解。这种情感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追求,更是一种心灵层面的交流和共鸣。
  • 哲学意味的思考:诗中的“舞雩谅非远,春服亦已成”反映了朱熹对于生活哲学的理解。他在这里提到了“舞雩”,即古代的一种求雨仪式,而“春服亦已成”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这些诗句传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认识和尊重。

《宿石岊馆二首》不仅是朱熹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其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的结晶。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朱熹作为一位伟大学者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