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福昌寺南轩东壁

节候偶当桐始华,遍寻萧寺喜烟霞。
胜游今幸同三友,仁惠将推及万家。
绿满田畴齐种麦,红藏村坞烂开花。
爱民若副贤侯意,共入声诗与众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福昌寺南轩东壁》是宋朝诗人朱光庭所作的一首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题福昌寺南轩东壁
    古木阴中列,青山影里藏。
    松风生涧水,石路入云房。
    山鸟时相唤,溪鱼自往忘。
    僧居虽寂寞,心远地自宽。
  2. 诗歌翻译
    《题福昌寺南轩东壁》是一首描写福昌寺景色的诗。首联“古木阴中列,青山影里藏”描绘了树木苍劲,绿荫环绕的景象以及山峦隐逸,静谧幽深的画面。颔联“松风生涧水,石路入云房”则进一步展示了山间清流、石阶通向云中禅房的意境。颈联“山鸟时相唤,溪鱼自往忘”表达了山禽相互呼唤,鱼儿自由穿梭于溪水中,不受拘束的自然状态。尾联“僧居虽寂寞,心远地自宽”反映了虽然环境宁静,但内心的宽广与宁静。
  3. 诗歌鉴赏
    《题福昌寺南轩东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中的“古木阴中”、“青山影里”、“松风生涧水”、“石路入云房”等描绘手法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山林之中。尤其是“松风生涧水”一句,不仅传达了自然的声响,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此外,诗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如“僧居虽寂寞,心远地自宽”所示,即便身处寂寥之地,但心境却能超越尘嚣,达到一种自在的境界。
  4. 创作背景:《题福昌寺南轩东壁》的创作背景不详。据现有资料显示,朱光庭生活在宋朝,其作品多涉及佛教文化和山林隐逸的主题。此诗可能也是在游览福昌寺之后所作,通过对寺庙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通过欣赏《题福昌寺南轩东壁》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还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深刻感悟。诗中的自然美景和禅宗意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宁静的避风港,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