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雨

秋云定何心,忍翳今夕月。
尚嫌微点缀,况乃都漫灭。
他日任氛霾,数日望清澈。
倦投衲子窗,竹雨听骚屑。
对床不成梦,有酒那能设。
萤飞矜意气,虫语转幽咽。
心知层阴表,皎皎玉轮洁。
何当凌倒景,徙倚玩飞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夜雨》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宋代诗人徐集孙所作这首诗是徐集孙的诗词之一,展现了他深邃的情感和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以下是对这组诗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中秋夜雨》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徐集孙,他的其他作品同样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如《浪淘沙·中秋夜雨》,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夜的雨水景象,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2. 主题思想:《中秋夜雨》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夜雨水的感慨。诗中通过“明月应团团,只被浮云隔”等句子,传达了诗人对团圆佳节被风雨破坏的无奈和哀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3. 艺术特色:《中秋夜雨》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自然意象。诗人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风雨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动荡之间的对比。

  4. 情感表达: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致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以及在风雨中的孤独感。诗中的“今夜月圆时,风雨打门归”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归途,以及风雨中对团圆的渴望。

  5. 文化意义:《中秋夜雨》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之夜象征着团圆和和谐,而风雨则往往代表着不测和无常。诗人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展现,传递了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层理解和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富有哲理性的心灵之作。

《中秋夜雨》是徐集孙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创作的诗歌,它不仅是对中秋之夜风雨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百态和宇宙规律的哲学思考。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欣赏到宋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