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少城解职事还邑二首

尘埃一出竟何为,白竹依然昼掩扉。
只应为客重为客,便欲得归宁得归。
独鹤静临寒沼立,游蜂闲趁落花飞。
东君老大人消瘦,凭仗清樽一解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少城解职事还邑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其中包含的诗句“尘埃一出竟何为,白竹依然昼掩扉。只应为客重为客,便欲得归宁得归。”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仕途和归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文学价值:

  1. 作者简介
  • 李流谦(约1075年—1130年),字天赐,号东瓯居士,温州永嘉人(今浙江省温州市)。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有《东瓯先生集》传世。
  1. 诗作原文
  • 第一首:“尘埃一出竟何为,白竹依然昼掩扉。只应为客重为客,便欲得归宁得归。”
  • 第二首:“独鹤静临寒沼立,游蜂闲趁落花飞。”
  1. 诗作赏析
  • 第一首:《尘埃一出竟何为》中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纷扰,感到迷茫和困惑,无法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这里的“尘埃”象征了世间的名利和纷争,诗人在短暂的官场生涯结束后选择回到故乡,寻求内心的平静。
  • 第二首:《独鹤静临寒沼立,游蜂闲趁落花飞》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诗人回归后的恬淡生活和内心的安宁。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生活的不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认识。通过对官场与山林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 作为宋代文人的典型代表,李流谦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

《自少城解职事还邑二首》不仅是李流谦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特征,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