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一出竟何为,白竹依然昼掩扉。
只应为客重为客,便欲得归宁得归。
独鹤静临寒沼立,游蜂闲趁落花飞。
东君老大人消瘦,凭仗清樽一解围。

【注释】

自少城:指成都的少城。少城,在成都市西,为唐时皇宫所在。解事还邑二首,即《归田园居》组诗中的第二首和第三首。这组诗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是杜甫晚年隐居成都草堂期间的作品,共五绝,写诗人退居成都后的生活、感慨和愿望。

尘埃:尘世。

白竹:这里指杜甫自己的诗句。

昼掩扉:《诗经·周南·淇奥》“绿竹如箦,淇水汤汤”,郑玄笺云:“淇水汤汤,其流也广。”此处以竹喻人。

重为客:再次成为客人。

宁:岂,哪能。

独鹤:孤独的鹤;一孤鹤。

静临寒沼:静立在寒冷的池塘里。

游蜂:飞绕花间的蜜蜂。

落花:凋零落去的花。

东君:指春神。《楚辞·九歌·湘夫人》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王逸注:“谓帝之季女曰湘夫人……言己思君而忧之甚也。”这里用“东君”来代指春天。

老大:年老。

消瘦:形容身体瘦弱。

凭仗:依靠。

一解围:解除忧愁、烦恼的意思。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因避安史之乱,由梓州携家带口到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居住,这是第一首。诗中通过描写草堂周围的景色及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愿望。

首句“尘埃一出竟何为”,意思是说自从离开长安以来,我究竟想做什么?“尘埃”,这里借指尘世。这句是说自从离开长安以后,就再没有去过问世事,过着隐者般的生活了。“出”字写出了杜甫远离政治中心,脱离官场后那种无所事事的状态。“竟”字则表示一种无端端的感叹,似乎在说,既然已经远离了尘世,为什么还要出来呢?这种感叹之中,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流露出诗人对于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颔联“白竹依然昼掩扉”,“白竹”,即《诗经》中的“白茅”或“白杨”。这里的“白竹”当是指杜甫自己的诗句。“昼掩扉”,意谓白天关门闭户。这两句是说,白杨仍然挺拔翠绿,在阳光照耀之下,它的枝叶依然繁茂;但自己却闭门不出,整天关在书房里。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惬意,又透露出了他心中无法排解的郁闷和苦闷。

颈联“只应为客重为客,便欲得归宁得归”,“只应”的意思是“只有”、“唯有”。这两句是说,我之所以一再成为客人,是因为我不得不如此;而一旦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这两句是说,自己之所以一再成为客人,是因为不得不如此;而一旦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又找不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因此只好继续过这样的生活。

尾联“独鹤静临寒沼立,游蜂闲趁落花飞”,这两句是说,只有一只孤独的鹤静静地站立在寒冷的池塘边;一群蜜蜂悠闲地追逐着花瓣飘落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只有一只孤零零的鹤静静地站在寒风中池塘旁;一群蜜蜂在飞舞着追逐着飘落的花瓣。这两句既是对眼前所见景物的描绘,又是诗人内心寂寞无奈情感的象征。诗人在孤独地面对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时,内心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难言。

末联“东君老大人消瘦,凭仗清樽一解围”,是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竞放,草木茂盛,生机勃发,然而我却因为年岁已高而感到衰老,不禁感到有些憔悴消瘦。然而我还是借助美酒来排遣心中的忧愁,希望能够驱散心中的烦忧。这两句是说,随着春天的到来,一切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我由于年事已高而感到身心都有些消瘦疲惫;然而我还是借助美酒来排解心中的烦忧,希望能够驱散心中的烦忧。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愿望。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失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