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流落塞垣春,雪屋冰庐乐藻芹。
司业颇知怜郑老,薛宣能不吏朱云。
鹗笺重剡新如昨,蚁壤高眠唤不闻。
一掬垄头知己泪,霜风吹堕白杨坟。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三年流落塞垣春,雪屋冰庐乐藻芹:
- “三年”指的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生活困苦。
- “塞垣”是指边塞的城墙,这里借指战争的烽火之地。
- “春”在这里表示春天,但暗喻着杜甫内心的春天,因为他虽然身处战乱之中,但仍然保持希望和梦想。
- “雪屋冰庐”形容杜甫居住在简陋的住所,冬天里屋顶积着雪,墙壁结着冰,生活条件艰苦。
- “乐藻芹”是说尽管生活环境艰难,但是杜甫内心充满了快乐,因为能够像古代贤人一样,过着清贫而有意义的生活。
- 司业颇知怜郑老,薛宣能不吏朱云:
- “司业”是古代学校中的教职人员,负责教学和管理。
- “郑老”指代历史上的人物郑虔,他曾在成都担任过司业。
- “怜郑老”表示杜甫对郑虔的尊敬和同情,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 “薛宣”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曾经拒绝为朱云做官,朱云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臣和谏官。
- “吏朱云”意味着杜甫钦佩薛宣不为权贵所动,坚守自己的原则。
- 鹗笺重剡新如昨,蚁壤高眠唤不闻:
- “鹗笺”可能是指书信或文稿,用“鹗”(一种猛禽)来比喻其珍贵。
- “重剡”意思是重新加工,这里可能是指书信经过反复修改。
- “蚁壤”比喻杜甫的住所简陋,如同蚂蚁窝般狭小。
- “高眠”表示杜甫安于贫贱的生活态度。
- “唤不闻”意味着杜甫对于外界的关注和评价不予理会,依然坚持自己的清高。
- 一掬垄头知己泪,霜风吹堕白杨坟:
- “垄头”可能是指田间的地头,也用来比喻家乡或者故乡。
- “知己泪”表示杜甫思念故乡,感慨自己与家人的分离之情。
- “霜风”指寒冷的天气,这里的霜风象征着杜甫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 “白杨坟”可能是指坟墓上的白杨树,这里用来比喻杜甫的坟墓或者逝去的亲人的墓地。
- 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他在乱世中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