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螺川路,兹行本不期。
地平风到疾,山僻雪消迟。
渐远乡人少,初行岐路疑。
断云无意绪,直欲上梅枝。
永新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新道中》是宋代诗人利登的作品。利登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因其对文学的贡献而被人铭记。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永新道中》:
- 作者生平:利登,字履道,号碧涧,南城(今属江西)人。早年无意仕进,生活超脱,常与文友聚游登览,赋诗论文。他的家世为当地望族,其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 原文赏析:《永新道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感受。诗句“金武祥《永新道中》万松夹道立,曲径通盘旋。涧泉虽渐涸,细响犹涓涓。”描绘了山路两旁高大的松树,以及曲折的小径。而“微风一以动,相和如筝弦”则形象地表达了微风拂过带来的感觉,如同轻拂琴弦般悠扬。
-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之作。利登作为其中一员,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永新道中》的创作背景、创作时间等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
- 名家点评:除了郭谏臣的注音版和黎士弘的即事诗,还有许多学者和读者对这首诗进行了研究和评论。名家的点评往往能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 情感纽带:在《永新道中》中,利登不仅描述了自然风光,更是抒发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诗中提到与曾时仲的情感纽带经历了聚散离合,但时间的流转并未淡化他们的情谊。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厚是很多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之一。
《永新道中》是宋代诗人利登的代表作之一,其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友情的珍视,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精华,还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