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灌园生,好尚只坟史。
偶为冻馁驱,放浪离桑梓。
初谋旅人食,岁月涒滩纪。
城西谒郎官,辞业入惊喜。
题门辱皇甫,啖炙烦周顗。
积渐近攀援,依稀召訾毁。
郴阳不果往,刘馆聊凄倚。
俯仰秋夏交,飘然动行李。
凌云古空谷,中卧幽真士。
寄书使来前,得共考经旨。
依从得所好,不分严霜委。
宵话酒乾樽,朝游屐磨齿。
春风忽浩荡,客兴又迁徙。
邑里有名卿,相寻走函纸。
淮南官未赴,盱上船犹舣。
禄廪见剩馀,羁栖请依止。
萧条出门去,四月大江水。
荏苒向枞山,愔沉傍书几。
侯鲭岂无味,旅疾或多鬼。
讽诵难呻呼,辛勤一期矣。
天书问乡贡,侮角士争起。
却治举场文,归参白襕子。
征鞍遂南首,故园冲炎晷。
把卷诣棘闱,骈罗聚千趾。
文章虽草草,论荐亦舋舋。
还与同籍公,西行望旒扆。
于时冰雪恶,进步忧披靡。
迤逦达浚郊,徘徊经腊祀。
春官未相识,退作暴腮鲤。
惆怅问乡程,东随汴波驶。
南京𢗳懆饮,泗郡崩奔泚。
稍赴建康城,筋骸倦如死。
故人能俯接,未许论亨否。
到得爽气严,艅艎始东拟。
悠悠豫章岸,速至日无几。
进叩凌云扉,图谋备驱使。
同心颍川友,曾共长安米。
解榻苦招延,幽轩为余启。
归来坐高馆,两见柳垂蕊。
出有冯欢车,居多穆生醴。
为文万许卷,共学十馀第。
放论逼玄虚,摛辞谢狂斐。
邦君颇投分,巨室能更视。
师友足成名,贫穷岂常耻。
虽怀招隐咏,敢废事君礼。
况乏一廛家,宁忘抱关仕。
须眉保方秀,时命固当俟。
蚖肆伏神龙,山梁叹雌雉。
徜徉亦何者,游衍姑从尔。
篮舆走仙都,皂盖绕仙寺。
掀呀赤松笑,颓塌豫亭醉。
极有挽袖情,非无送钩戏。
神锋正轩揭,贤诏已蒙被。
辞学属吾徒,天衢合伊迩。
败军犹鼓勇,韬略助轻恃。
自负七札豪,旌麾必摩垒。
高心不虞祸,群吠忽满耳。
绛灌怒如雷,魋仓众于蚁。
纷纭莫沮遏,回避但嗟唏。
大暑北路尘,匆匆二千里。
仓皇忍饥渴,迫若畏流矢。
又见朱雀桥,重
中山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山感怀》是宋代吕南公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国中山国的历史渊源、辉煌的文物古迹以及历史人物、风物等多个方面。
吕南公在《中山感怀》中通过对中山文明“尊儒尚贤”、“仁厚崇山”等人文精神特质的挖掘,展示了中山文化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同时,书中对中山文明独特性的展现,使其在中国北方文化圈中闪耀璀璨的星辉。作者还通过对中山文学四大精神之魂——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慷慨大义的侠义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诠释。
吕南公以作家的视角切入历史,用翔实的资料构建故事,用饱满的情感穿梭于历史长河,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山地域的历史文化特点。他不仅关注了中山文明的物质文化层面,如都城、陵墓、世系、农业、手工业、错金银工艺、青铜礼器等,而且还深入探讨了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例如“尊儒尚贤”和“仁厚崇山”的精神特质。
在写作背景上,吕南公作为西村灌园生,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离开故乡,四处漂泊。他的经历使他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也促使他在创作时更加用心去描绘中山的山水风情和人文历史。他的这种情感投射在他的作品中,使得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和历史感。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中山感怀》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更是一本能够启迪思考的书。它通过历史的叙述传达了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等价值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中山感怀》是一部具有高度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战国中山国及其历史文化的平台,还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对于热爱历史的读者来说,阅读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和文化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