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朱卿挽词

自信仁由己,深知道满门。
才华辉日域,嘉誉达天阍。
坦腹方趋进,亨衢迓骏奔。
欲令唐晋后,不独美姚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光禄朱卿挽词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李廌创作的,体现了诗人对已故官员或学者的怀念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此诗出自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李廌的作品集,名为《全宋诗》。李廌生活在北宋末年,他的文学活动与当时社会政治变迁紧密相关,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 诗歌主题:《光禄朱卿挽词十首》主要表现了对于一位官员或学者逝去后,人们对其生前贡献与品德的缅怀与赞颂。通过挽词的文学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逝者生前地位和成就的尊敬。
  1. 诗歌内容
  • 对生平的回顾:通过对光禄朱卿生前的事迹进行回顾,如“省寺官联贵,曾升社稷臣”,展现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朱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 情感的表达:诗歌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魂归伤委蜕,壑迥失虚舟”等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朱卿离世后的哀思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无限敬仰。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挽词不仅仅是一篇悼念文字,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
  1. 文学价值
  • 艺术风格:《光禄朱卿挽词十首》在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宋代诗歌特色,如讲究格律、对仗工整,以及丰富的意象运用。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李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 文化内涵:作为挽词,该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人物生平的描述上,更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文化理念,即无论人的生命如何结束,其在社会上的贡献与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作为李廌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高度成就,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尊严的尊重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