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亭

石壁缘云白,松风特地哀。
断鸿随眼没,秋浪擘山来。
鼓急船头转,山明雨脚开。
知公归未得,此作望乡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鉴亭》是宋朝诗人李新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鉴亭》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鉴亭》的作者是李新,字正心,号梅溪,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不详,但根据诗中的内容,可以推测他在政治和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
  • 李新在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中进士,后历任多个职位。他以诗名世,与杨万里、陆游并称为“南宋三大家”,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1. 作品原文
  • 石壁缘云白,松风特地哀。断鸿随眼没,秋浪擘山来。
  • 鼓急船头转,山明雨脚开。知公归未得,此作望乡台。
  • 译文:石头环绕的山顶云雾缭绕,松林中的风声格外凄清。断线的鸿雁消失在视线之外,秋天的波浪拍打着山崖而来。船头急促鼓声回荡,山色在雨脚的敲打下显得分外明亮。不知道您是否已经归来,这首诗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1. 创作背景
  • 《鉴亭》是李新在绍兴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可能正在处理一些公务或巡视边疆,而绍兴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可能激发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 这首诗不仅是李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他对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李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1. 作品赏析
  • 《鉴亭》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绍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石壁缘云白,松风特地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绍兴的山水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诗中的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个人的情感寄托。通过对比“断鸿随眼没,秋浪擘山来”和“山明雨脚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
  1. 历史影响
  • 《鉴亭》作为李新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李新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诗歌艺术的珍贵资料。
  • 《鉴亭》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因此,研究《鉴亭》对于了解宋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鉴亭》作为宋朝诗人李新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