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屹立沼中央,古匠施工亦异常。
略彴相联虹对影,涟漪四面镜涵光。
雕楹圆槛环然敞,碧瓦飞甍势欲翔。
杖履时来涤尘虑,可能随事见毫芒。

注释:

  1. 鉴亭:指一个位于池塘中央的亭子。
  2. 虚亭:空无一物的亭子。屹立:高耸直立。沼:池,水塘。中央:正中。
  3. 古匠:古代的建筑师。施工:建造。亦:也,表肯定语气。异常:不同于一般。
  4. 略彴:小桥。相联:相互连接。虹:彩虹。对影:相对映。
  5.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四面:四面八方。镜涵光:像镜子一样反射光芒。
  6. 雕楹:精美的木柱。圆槛:圆弧形的栏杆。环然敞开:四周环绕开放的样子。
  7. 碧瓦:青绿色的屋瓦。飞甍:飞翔般的屋脊。势欲翔:气势好像要飞翔。
  8. 杖履:手杖和鞋子。时来:不时地到来。涤尘虑:洗涤心中的尘埃。可能随事见毫芒:随时可能发生细微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池塘中的亭台楼阁的画面,通过对亭台楼阁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鉴亭”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在池塘中的亭子。”虚亭”则暗示了这个亭子是空无一物的,与一般的亭子不同,更显得独特而引人注意。”古匠”一词则表明这个亭子的建造者是古代的建筑师,他们的工艺水平非常高超。”施工”二字则表明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精细施工的。
    第二句”略彴相联虹对影”则是对亭子的具体描述。”略彴”一词则表明这个小桥是连接着亭子与池岸的。”对影”则暗示了这个小桥的形状是弯曲的,与彩虹的形状相似。”涟漪四面镜涵光”则是对池水的描述。”涟漪”一词则表明水中的波纹是连绵不断的。”四面”则表明这些波纹是四面环绕的。”镜涵光”则形容这些波纹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周围的美丽景色。
    第三、四句则是对亭子内部的描述。”雕楹圆槛环然敞”描述了亭子内部的结构设计。”雕楹”一词则表明这些柱子是用精美的雕刻装饰的。”圆槛”一词则表明这些栏杆是圆形的,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环然敞开”则暗示了这个亭子的周围是开放的,没有封闭的空间。”碧瓦飞甍势欲翔”则是对屋顶的描述。”碧瓦”一词则表明屋顶是青绿色的,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飞甍”一词则表明屋顶的形状是向上飞扬的,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势欲翔”则暗示了这种建筑形态就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鹰,充满了动感和力量。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感受的描述。”杖履时来涤尘虑”描述了他常常带着手杖和鞋子来到这里,是为了洗净心中的种种杂念。”时来”一词则表明他经常来这里,不是偶然的。”可能随事见毫芒”则是他对世事的一种看法,他认为事物的变化往往是微妙的,需要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道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